课程号 |
01231917 |
学分 |
0 |
英文名称 |
Seminar on Geological Excursions on Sedimentology, Paleontology and Biostratigraphy |
先修课程 |
普通地质学、结晶矿物学、岩石学、古生物学等 |
中文简介 |
本课程是配合”沉积地层古生物综合实习“课程,为地质学专业学生学习沉积学、地层学和古生物学开设的讨论实践课程、开设此课程的目的包括:1)通过实地地质剖面的观察,使学生能更好地通过理论联系实际的方式掌握所学的地质学基础知识;2)通过对若干条剖面的实地考察,让学生认识主要沉积岩石类型、沉积结构和构造,以及主要的生物化石类型,分析和判定沉积相的类型和地层剖面所展示的地层发育序列和变化,了解和认识华南扬子地块的地质发展演化历史;3)通过本课程的实践,让学生学习和了解沉积学、地层学和古生物学研究的野外基本工作方法,并锻炼和培养学生进行野外地质工作技能;了解地质历史上发生过的一些重大地质生物事件。 |
英文简介 |
It is a seminar for practical course of "Geological Excursions on Sedimentology, Paleontology and Biostratigraphy" to for students in majors of geology and geochemistry to train their field work skill and expand their knownledge on sedimentology, plaeontology and biostratigraphy. |
开课院系 |
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 |
成绩记载方式 |
|
通识课所属系列 |
|
授课语言 |
中文 |
教材 |
|
参考书 |
|
教学大纲 |
1)通过实地地质剖面的观察和研讨,使学生能更好地通过理论联系实际的方式掌握所学的地质学基础知识;2)通过对若干条剖面的实地考察,让学生认识主要沉积岩石类型、沉积结构和构造,以及主要的生物化石类型,分析和判定沉积相的类型和地层剖面所展示的地层发育序列和变化,了解和认识华南扬子地块的地质发展演化历史;3)认识和了解地质历史中一些重大的地质生物事件;4)通过本课程的实践,让学生学习和了解沉积学、地层学和古生物学研究的野外基本工作方法,并锻炼和培养学生进行野外地质工作技能。
1. 雪球地球---南华系(成冰系)-震旦系(埃迪卡拉系) 参观剑河地区五河新元古界南华系-震旦系(成冰系-埃迪卡拉系)路线剖面:认识华南地区台地相-斜坡相过渡区的新元古界南华系(成冰系)-震旦系(埃迪卡拉系)的沉积发育序列特征和生物特征。讨论:1)冰川沉积物的特征;2)“隐生宙”的生物界面貌和如何寻找化石证据?3)雪球地球如何影响地球环境和生物发展?
2. 寒武纪生命大爆发 参观剑河苗岭寒武系路线剖面和苗岭统(Miaolingian Series)和乌溜阶(Wuliuan Stage)界线层型(GSSP)剖面。认识华南地区台地相-斜坡相过渡区寒武系九门冲组、变马冲组、杷榔组、清虚洞组、凯里组、甲劳组和娄山关群的沉积发育序列和特征,以及化石生物群。讨论:1)黑色页岩的沉积环境与化石生物的关系;2)“寒武纪大爆发”在剖面上的表现形式;3)凯里生物群的埋藏学特征;4)界线层型(GSSP)的确定和意义。5)前显生宙和显生宙沉积作用的主要差别体现在哪些方面?
3. 奥陶纪大幅射 参观乌当地区奥陶系-志留系路线剖面,认识该地区奥陶系和志留系的沉积发育序列和生物化石类群。讨论:1)碳酸盐岩旋回特征(颗粒类型;不同岩石类型的叠覆规律);2)白云岩的形成环境;3)陆相沉积和海相沉积的比较;4)奥陶纪大幅射的表现型式。
4. 泥盆系的生物礁和生物事件 参观独山地区泥盆系路线剖面,认识泥盆系的沉积特征和生物化石类型,生物礁的发育,F/F和D/C绝灭事件。讨论:1)南丹型沉积和象州型沉积;2)生物礁与海洋生态系统;3)尧梭组的沉积特征变化与F/F绝灭事件 5. 冰室气候条件下的石炭-二叠纪 参观独山地区石炭-二叠系路线剖面,认识该地区石炭-二叠系的沉积特征和生物群面貌,以及二叠纪末的生物大绝灭事件。讨论:1)D/C界线绝灭事件与环境变化; 2)沉积剖面反映的晚古生代的海侵事件;3)二叠纪末生物大绝灭
6. 大绝灭之后的复苏和辐射演化 参观关岭地区三叠系路线剖面和关岭生物群国家地质公园,认识该地区三叠系的沉积特征和变化规律,了解二叠纪末生物大绝灭之后的复苏和辐射演化过程。讨论:1)永宁镇组和关岭组沉积特征比较;2)竹杆坡组和瓦窑组的沉积特征比较;3)关岭生物群的保存特征;4)如何从化石记录认识生态系统的恢复。
根据实习路线的内容, 采用路线教学、学生自主观测和小组研讨三种方式进行。 在白天的实习路线上分别安排路线教学和学生自主观察的内容。路线教学以老师讲解、学生观察的方式进行。自主观测:在实习路线上指定部分内容让学生进行实践--自主观察和剖面测量,老师负责指导和解答学生遇到或发现的问题。小组研讨是在白天实习的基础上,学生完成一定的作业(整理总结白天的实习内容,剖面面图绘制和文献收集和阅读),在晚上针对一些特定的地质学问题进行讨论,以及老师对背景问题的讲解。
(1) 考试方式:平时作业和讨论报告相结合的方式。 (2) 成绩评定范围:平时作业 30%,讨论报告占 30%,学习态度占 30%,组织纪律占10%。 (3) 学习态度判断标准包括:在路线剖面观察中是否认真、积极主动观察和进行相关的野外记录,是否能够吃苦耐劳和野外观察记录是否规范等,以及在小班讨论中是否认真进行小组讨论等作为学习态度判分依据之一。 (4) 组织纪律判断标准包括:是否有组织纪律性,是否遵纪守法。
|
教学评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