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文化比较课程详细信息

课程号 03834100 学分 2
英文名称 A Comparative Study of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s
先修课程 无特殊要求。文理本科生均可。
中文简介 本课程主要从理论角度宏观比较中西文化的若干重要方面。首先从中西地理环境对中西文化的连锁影响及制约切入,进而比较中西语言(汉语与印欧语系语言,尤其是英语)之间的异同,之后扩展比较中西哲学、美学、法学、伦理学、文学、经济学、科技、医学、宗教及教育等十余门学科之间的焦点理论异同,并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使学员能够从总体上宏观把握住中西文化的本质性因素,为他们日后进行某一专门学科的微观研究提供若干指导性宏观背景知识。在我国,比较文化学还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对于当代学生来说,尤其显得实在和必要,因为当代学生具有外语方面的优势,能够不同程度地直接阅读有关的西方语言文献,这就为本课程的顺利进行提供了最有利的条件;另一方面,由于最近几十年来,我国所有的大学在课程设置方面都不太重视中西文化的总体性宏观知识传输,以致使部分系别的学生只被培养成一种工具性人才,相对缺乏基本的宏观层面上的文化知识和理论素养,虽能成为局部性有用人才,却难以成为通才和大才,故本课程作为一种尝试是很有现实意义的,有助于为我校日后产生大才和通才提供某种抛砖引玉的东西。
本课程经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大学素质教育研究分会组织专家评审,2014年4月获 全国”大学素质教育精品通选课” 荣誉证书。


英文简介 This is a course designed to introduce to students the essentials of comparative studies of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s, mainly from a perspective of heated theoretical discussions in modern Chinese history. The course begins with the exploration of the dominant geographical influences upon the gradual formations of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s and then follows up with the discussion of how different linguistic structures of Chinese and Indian-European languages respectively orient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s. The comparison and contrast is also extended to the topics of philosophy, aesthetics, law, ethics, literature, economics, medicine, religion, educ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with an intention to generalize some laws or patterns  supposed to govern all of those subjects and general developments of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s. The students are expected to get a good command of the essential differences underlying both cultures after they have finished the study of the course. The course has been taught so far  by Prof. Gu for more than 35 semesters and there are always about 300 to 500 students each semester.
The course won the first prize as “The Best Elective course for College Quality Education” awarded by  College Quality Education Society  under China Associ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in April 2014.
开课院系 外国语学院
通选课领域 b
是否属于艺术与美育
平台课性质  
平台课类型  
授课语言 中文
教材 互构语言文化学原理,辜正坤,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1版,7-302-09319-9;
A History of Western Philosophy,,Russel, Bertrand.,Simon & Schuster,1945;
Cultural Anthropology,,Harris, Marvin.,New York: Harper & Row, Publishers. Inc.,,1987.;
中国文化史导论,钱穆,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
东西文化及其哲学,梁漱溟,商务印书馆,1999年;
中西诗比较鉴赏与翻译理论,辜正坤,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年,第2版,978-7-302-22567-6;
中西文化比较导论,辜正坤,北大出版社,2007,第1版,978-7-301-12276-1;
参考书
教学大纲 开课目的:
本课程主要针对外院世界文学研究所的研究生,目的在于使研究生在从事世界文学研究的同时,能够有较宽的文化视野、尤其是中西文化比较的视野。本课程有引导研究生们将自己的研究活动方向尽可能
开课基础:
本课程作为北大本科生全校选修课程和通选课程,已经连续开设了14年。授课人在长期的授课过程中积累了许多有益的经验,有了大量系统的课件。开课以来,课程一直比较受欢迎,曾被评为北京大学的优秀通选课程。此外,授课人曾担任北大外院的科研立项项目《中西文化比较研究》项目主持人。该项目成果《中西文化比较导论》一书已经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2007年)。授课人还曾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国务院后勤部等机构讲授过本课程的内容。以上述若干条件为基础,本课程实际内容经仔细提炼和深化,正式申请作为研究生课程。
课程简介:
本课程主要从理论角度宏观比较中西文化的若干重要方面。首先从中西语言(汉语与印欧语系语言,尤其是英语)之间的异同比较切入,进而宏观比较中西地理、哲学、美学、法学、伦理学、文学、经济学、科技、医学、宗教及教育等十余门学科之间的焦点理论异同,并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使学员能够从总体上宏观把握住中西文化的本质性因素,为他们日后进行某一专门领域的微观研究提供若干指导性宏观背景知识。在我国,比较文化学还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对于当代研究生来说,尤其显得实在和必要,因为当代研究生具有外语方面的优势,能够不同程度地直接阅读有关的西方语言文献,这就为本课程的顺利进行提供了最有利的条件;另一方面,由于最近几十年来,我国所有的大学在课程设置方面都不太重视中西文化的总体性宏观知识传输,以致使部分系别的学生只被培养成一种工具性人才,相对缺乏基本的宏观层面上的文化知识和理论素养,虽有许多专才,却比较缺乏通才。故本课程作为一种尝试是很有现实意义的,有助于为我校日后产生通才提供某种抛砖引玉的东西。
第一讲 导论:文化定义
第二讲 人类文化演变九大律
第三讲 中西地理环境差别导致的中西文化差异比较(上)
第四讲 中西地理环境差别导致的中西文化差异比较(下)
第五讲 中西语言文字同异导致的中西思维模式及文化同异比较(上)
第六讲 中西语言文字同异导致的中西思维模式及文化同异比较(中)

中西语文与中西民族存在方式的关系
中国:文字规范语言—中华民族长存之谜
西方:语言规范文字—欧人四分五裂之谜
中西语文与中西思维模式对应通约
中西语文与中西哲学的对应通约
中西语文与中西文学对应通约
中西语文与中西建筑对应通约
中西语文与中西科技对应通约
中西语文与中西学术对应通约

第七讲 中西语言文字同异导致的中西思维模式及文化同异比较(下)

中国文字学介绍
西方语言学理论介绍
中西语言学、文字学比较
五四期间中外学者关于中文的观点回顾
附:今文经学、古文经学与语言文字学的关系
汉学与Sinology的翻译问题
乾嘉学派兴起的历史背景及意义

第八讲
中西宗教文化同异比较(上)
科学与宗教的关系
理性与非理性
佛教与耶教之区别
基本戒律区别
基本教义区别
文献区别
修持方式区别
在政治问题上的的区别
在创世问题上的区别
在善恶问题上的区别

第九讲
中西宗教文化同异比较(下)
佛、道、耶三教关键教义比较
佛教基本原理介绍
四圣谛 — 十二因缘说 — 七科三十七道品(八正道、四正断等) — 三法印 — 四禅八定 — 五蕴 — 十二处 — 十八界 — 五位百法 — 心法:八识学说
比较:阿赖耶识—弗洛伊德的无意识学说—容格的集体无意识学说
六度万行 — 缘起性空 — 明心见性 — 无我论 — 转识成智论
耶教原理
创世说 — 原罪说
耶教是如何符合西方文化的发展形态的
宗教的正面意义和负面意义

第十讲 中西哲学理念同异层面上的中西文化同异比较(上)

1.什么叫哲学?
2.中西人生哲学比较
3. 中西哲学源流性质比较
3.1.西方哲学与科学同源
3.2. 中国哲学与道德伦理同源
3.3中西哲学三大块

第十一讲 中西哲学理念同异层面上的中西文化同异比较(下)

4.中西哲学本体论比较
5. 中西哲学中的天人关系论
6. 中西哲学中的心物关系论比较
7.中西哲学中的真理观
8.中西的自由观
9.翻译和翻译学是哲学研究或普通学术研究的工具性学科

第十二讲 中西伦理价值观比较

传统中国的价值系统的渊源
中国:农耕文化与大家族社会
西方:商贸文化与利益集团社会
家国价值系统与邦国价值系统比较
现代中西价值观比较

第十三讲 中西文学基本原理比较(上)

文学:中西方定义
元文学与泛文学
文学的五大功能:
纯审美功能
娱乐功能
教谕功能
认知功能
实用功能)
中西文学主流宏观比较:诗歌
中西文学主流宏观比较:戏剧
中西文学主流宏观比较:小说
中西文学主流宏观比较:散文
中西方文学主要艺术特点
中西文学理论比较
(附:现代主义—非(后)现代主义)

第十四讲 中西文学基本原理比较(下)

比较文学定义
影响研究
平行研究
文化多元主义
科际研究,跨学科研究
比较文学学科定位与元—泛比较文学论
1. 比较文学学科定位探源
1.1比较文学学科正名的重要性
1. 2 传统比较文学与传统比较语言学在学理上遥相呼应
1.3 Littérature Comparée本不该翻译成“比较文学”
1.4.法国比较文学学派已不是核心的比较文学学派
1.5. 元比较文学—亚比较文学—泛比较文学
1.6.对国际比较文学研究的批评
1.7.中西比较文学应该是二十一世纪世界比较文学研究的重心

第十五讲 中西艺术与审美习惯比较

美的定义
中西审美基本概念比较
中西艺术审美观照方式比较
绘画
音乐
建筑
诗歌
戏剧
舞蹈

第十六讲 近百年来中西翻译导致的中西文化同异比较

中国近西与远西翻译大潮简介
翻译文化与中国文化发展的关系
中国近代历史变革与翻译文化的关系
术语翻译与中西学术发展的关系

第十七讲 综合:中西文化整体特征比较总结与中西文化发展的出路

中西文化演进七大律
1.中西文化互根律;
2. 中西文化互构律
3. 中西文化互补律
4. 中西文化互抗律
5. 中西文化互彰律
6. 中西文化互证律
7 中西文化阴阳循环互进律
中西文化价值定位与全球文化建构方略
1、中西文化核心概念比较
2. 中国文化价值在世界整体文化价值中的应有地位
4.文化的普遍价值与特殊价值
5.文化特殊性价值与国际接轨问题
6. 近代中西文明冲突的内在原因探源
7. 全球文化建构方略
8.1.倡导创立全球文化多元—阴阳互补系统论
8.2.倡导德性文化为表率,智性文化为动力
8.3.和而不同,贵在存异
8.4.全世界要从生态文化的角度出发倡导保护中国传统文化
8.5.振兴阴性文化,节制阳性文化
中国文化发展出路:中西文化拼合互补论

说明:
这里列出的只是主要的讲课内容。在具体讲授时会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加以调整增删。
1、课堂讲授为主,讨论多以学生提问、老师答疑的方式进行,时间略相当于课时的10%。
2、整个学期约18周,共36课时。每个课时均用PPT形式进行。
3、具体操作时,在时序上和数量上有小变动。
4、要求期中参加期中考试(开卷)。
5、要求期末考试(闭卷),考试的内容以课堂上讲授的内容为主。考试卷的设计以客观题为主,大部分可以进行机读阅卷,以增加判分的公正性。期末有问答题(5选3题)。
6、期中成绩占总分的30%;期末成绩占总分的60%。平时成绩为10%。
期中测试。开卷。
期末考试。闭卷。
成绩比重:平时成绩10%; 期中成绩30%;期末成绩60%。
教学评估 辜正坤:
学年度学期:16-17-1,课程班:中西文化比较1,课程推荐得分:4.34,教师推荐得分:4.39,课程得分分数段:85-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