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非虚构作品中的近当代中国社会与文化课程详细信息

课程号 03835670 学分 2
英文名称 Chinese Society and Culture in Modern English Non-fiction Works
先修课程
中文简介   本课程是面向本科生开设的英语跨文化类专题课。中西交流离不开双方对彼此的认识,认识对方眼中的自己是认识对方的一个重要路径,而且因为与己相关,更能进一步帮助交流策略的调整,促成更好的交流效果。在这样的理念下,本课程通过对近现代以来英语作者关于中国的非虚构性著作如回忆录、写实性著作、新闻报道等的解读,从而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与写作能力、逻辑分析能力、跨文化素养。
英文简介  This is a trans-cultural course for undergraduate students. The course aims to provide a deeper understanding of how China has been perceived in the eyes of the westerners from the late imperial period to the modern time. By reading some non-fictional works written by the western sojourners in China in different times, students will be able to develop their insight into this aspect of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Apart from fostering students’ cross-cultural literacy, this course will also help to enhance students’ critical thinking and the skills of reading and writing.
开课院系 英语语言文学系
通选课领域  
是否属于艺术与美育
平台课性质  
平台课类型  
授课语言 英文
教材
参考书
教学大纲 本课程的基本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与写作能力、逻辑分析能力和跨文化素养。
Week 1: G. E. Morrison and his reports in The Times in the Late Imperial Period. 节选
(莫理循,首位外报驻华记者,英国《泰晤士报》记者(1897-1912),当时著名的中国问题权威,被誉为“中国的莫理循”,见证与亲历了清末动荡岁月中许多重大历史事件。)

Week 2: J. O. P. Bland. China, the pity of it. London: William Heinemann, 1932. 节选
(濮兰德,清末上海公租界工部局总长兼《泰晤士报》上海通讯员。作为与莫理循同时代来华外人,他在关于中国的许多问题上与莫理循有不同看法。)

Week 3: Herbert Allen Giles. China and the Chinese.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1902. 节选
(翟里斯,著名汉学家和中国通,著有《古文选珍》、《古今诗选》、《中国文学史》等。)

Week 4: Sarah Pike Conger. Letters from China: with particular reference to the Empress Dowager and the women of China. London: Hodder and Stoughton, 1909. 节选
(萨拉?康格,清末美国公使夫人,本书信集是其在华经历的记录。)

Week 5: Thomas Franklin Millard. America and the Far Eastern question. New York: Moffat, Yard and Company, 1909. 节选
(汤姆斯?密勒,民国初年著名美国来华新闻人,在华英文报纸《大陆报》与《密勒氏评论报》创始人和主编。)

Week 6: Carl Crow. Four hundred million customers. London: H. Hamilton, 1937. 节选
(卡尔?克劳,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著名美国来华新闻人、商人、社会活动家。《大美晚报》联合创始人、上海第一家西式广告公司创始人。)

Week 7: Mid-term test

Week 8: Theodore Harold White. Thunder out of China, New York: William Sloane Associates, 1946. 节选
(白修德,费正清在哈佛大学的学生,抗日战争时期任美国《时代》周刊特派记者,采写了大量关于中国战场的报道,访问延安后写出影响巨大的名著《中国的惊雷》。)

Week 9: Edgar Snow. Red star over China. London: Victor Gollancz ltd., 1937. 节选
(埃德加?斯诺,美国著名记者,于1928年来华,曾任欧美几家报社驻华记者、通讯员,并兼任北平燕京大学新闻系讲师,是第一个采访红区的西方记者。逝世后其一部分骨灰葬在北京大学未名湖畔。)

Week 10: Pearl S. Buck. Letters from Peking. New York: John Day Co., 1957. 节选
(赛珍珠,以中国为主要题材进行写作的美国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Week 11: John King Fairbank. China: the People`s middle kingdom and the U. S. A. The Belknap Press of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67. 节选
(费正清,著名美国中国问题专家,著有《剑桥中国史》、《费正清对华回忆录》等。)

Week 12: John King Fairbank. China: tradition & transformation, Boston: Houghton Mifflin Co., 1989. 节选
(费正清,著名美国中国问题专家,著有《剑桥中国史》、《费正清对华回忆录》等。)

Week 13: Peter Hessler. Country driving: a journey through China from farm to factory. New York: Harper, 2010. 节选
(何伟,美国当代作家,曾任《纽约客》驻北京记者,以及《国家地理》杂志等媒体的撰稿人,写有中国纪实三部曲。)

Week 14: Peter Hessler. River town : two years on the Yangtze. New York: Harper Perennial, 2006. 节选
(何伟,美国当代作家,曾任《纽约客》驻北京记者,以及《国家地理》杂志等媒体的撰稿人,写有中国纪实三部曲。)

Week15: Michael J Meyer. The last days of old Beijing: life in the vanishing backstreets of a city transformed. New York: Walker & Company, 2009. 节选
(迈克尔?麦尔,美国旅华作家,目前在美国匹兹堡大学和香港大学教授纪实文学写作。曾在北京居住十年(1997-2007)
在课下文献阅读的基础上,教师课堂讲授与学生讨论报告各占一半,具体比例为 课堂讲授50%、课堂讨论30%、课堂报告20%。
课堂报告15%、课堂讨论10%、课后作业25%、期末考试50%
教学评估 陈冰:
学年度学期:16-17-1,课程班:英语非虚构作品中的近当代中国社会与文化1,课程推荐得分:4.46,教师推荐得分:4.57,课程得分分数段:90-95;
学年度学期:16-17-1,课程班:英语非虚构作品中的近当代中国社会与文化2,课程推荐得分:4.2,教师推荐得分:4.4,课程得分分数段:85-90;
学年度学期:16-17-2,课程班:英语非虚构作品中的近当代中国社会与文化1,课程推荐得分:4.4,教师推荐得分:4.62,课程得分分数段:90-95;
学年度学期:16-17-2,课程班:英语非虚构作品中的近当代中国社会与文化2,课程推荐得分:4.4,教师推荐得分:4.51,课程得分分数段:90-95;
学年度学期:17-18-1,课程班:英语非虚构作品中的近当代中国社会与文化1,课程推荐得分:4.67,教师推荐得分:4.67,课程得分分数段:90-95;
学年度学期:17-18-1,课程班:英语非虚构作品中的近当代中国社会与文化2,课程推荐得分:4.95,教师推荐得分:5.0,课程得分分数段:95-100;
学年度学期:17-18-2,课程班:英语非虚构作品中的近当代中国社会与文化1,课程推荐得分:4.65,教师推荐得分:4.65,课程得分分数段:90-95;
学年度学期:17-18-2,课程班:英语非虚构作品中的近当代中国社会与文化2,课程推荐得分:4.63,教师推荐得分:4.71,课程得分分数段:90-95;
学年度学期:18-19-1,课程班:英语非虚构作品中的近当代中国社会与文化1,课程推荐得分:0.0,教师推荐得分:8.29,课程得分分数段:85-90;
学年度学期:18-19-1,课程班:英语非虚构作品中的近当代中国社会与文化2,课程推荐得分:0.0,教师推荐得分:8.82,课程得分分数段:85-90;
学年度学期:18-19-2,课程班:英语非虚构作品中的近当代中国社会与文化2,课程推荐得分:0.0,教师推荐得分:9.58,课程得分分数段:95-100;
学年度学期:18-19-2,课程班:英语非虚构作品中的近当代中国社会与文化1,课程推荐得分:0.0,教师推荐得分:9.0,课程得分分数段:85-90;
学年度学期:19-20-1,课程班:英语非虚构作品中的近当代中国社会与文化1,课程推荐得分:0.0,教师推荐得分:8.44,课程得分分数段:85-90;
学年度学期:19-20-1,课程班:英语非虚构作品中的近当代中国社会与文化2,课程推荐得分:0.0,教师推荐得分:8.19,课程得分分数段:85-90;
学年度学期:19-20-2,课程班:英语非虚构作品中的近当代中国社会与文化1,课程推荐得分:0.0,教师推荐得分:7.66,课程得分分数段:80-85;
学年度学期:19-20-2,课程班:英语非虚构作品中的近当代中国社会与文化2,课程推荐得分:0.0,教师推荐得分:9.17,课程得分分数段:85-90;
学年度学期:20-21-1,课程班:英语非虚构作品中的近当代中国社会与文化1,课程推荐得分:0.0,教师推荐得分:8.24,课程得分分数段:90-95;
学年度学期:20-21-1,课程班:英语非虚构作品中的近当代中国社会与文化2,课程推荐得分:0.0,教师推荐得分:8.85,课程得分分数段:90-95;
学年度学期:20-21-2,课程班:英语非虚构作品中的近当代中国社会与文化1,课程推荐得分:0.0,教师推荐得分:8.5,课程得分分数段:85-90;
学年度学期:20-21-2,课程班:英语非虚构作品中的近当代中国社会与文化2,课程推荐得分:0.0,教师推荐得分:7.97,课程得分分数段:80-85;
学年度学期:21-22-1,课程班:英语非虚构作品中的近当代中国社会与文化1,课程推荐得分:0.0,教师推荐得分:8.65,课程得分分数段:90-95;
学年度学期:21-22-1,课程班:英语非虚构作品中的近当代中国社会与文化2,课程推荐得分:0.0,教师推荐得分:9.38,课程得分分数段:90-95;
学年度学期:21-22-2,课程班:英语非虚构作品中的近当代中国社会与文化1,课程推荐得分:0.0,教师推荐得分:8.46,课程得分分数段:90-95;
学年度学期:21-22-2,课程班:英语非虚构作品中的近当代中国社会与文化2,课程推荐得分:0.0,教师推荐得分:9.44,课程得分分数段:95-100;
学年度学期:22-23-1,课程班:英语非虚构作品中的近当代中国社会与文化1,课程推荐得分:0.0,教师推荐得分:8.25,课程得分分数段:80-85;
学年度学期:22-23-1,课程班:英语非虚构作品中的近当代中国社会与文化2,课程推荐得分:0.0,教师推荐得分:8.18,课程得分分数段:80-85;
学年度学期:22-23-2,课程班:英语非虚构作品中的近当代中国社会与文化1,课程推荐得分:0.0,教师推荐得分:9.38,课程得分分数段:90-95;
学年度学期:22-23-2,课程班:英语非虚构作品中的近当代中国社会与文化2,课程推荐得分:0.0,教师推荐得分:9.0,课程得分分数段:85-90;
学年度学期:23-24-1,课程班:英语非虚构作品中的近当代中国社会与文化1,课程推荐得分:0.0,教师推荐得分:8.95,课程得分分数段:85-90;
学年度学期:23-24-1,课程班:英语非虚构作品中的近当代中国社会与文化2,课程推荐得分:0.0,教师推荐得分:9.58,课程得分分数段:95-100;
学年度学期:23-24-2,课程班:英语非虚构作品中的近当代中国社会与文化1,课程推荐得分:null,教师推荐得分:null,课程得分分数段:null;
学年度学期:23-24-2,课程班:英语非虚构作品中的近当代中国社会与文化2,课程推荐得分:null,教师推荐得分:null,课程得分分数段:nu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