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构造学课程详细信息

课程号 01231080 学分 2
英文名称 Tectonics
先修课程 普通地质学和构造地质学
中文简介 《大地构造学》是地球科学各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理论课程。自从板块构造理论创立以来,这一学说已经成为指导地球科学各分支学科研究的理论基础,“已成为许多地球科学家研究活动的中心议题了”,因此在各专业讲授以板块构造理论为中心的《大地构造学》是非常必要的。课程主要包括:板块构造理论的诞生过程与关键事件;大陆漂移、海底扩张和板块构造的基本概念和理论体系;造山带与大陆构造;中国板块构造基本特征等。
讲授《大地构造学》的目的主要是:①通过系统的学习,使学生初步建立起科学的地球观,了解全球构造演化的基本规律和历史;②使学生初步掌握大地构造学研究的思维方式和基本方法,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③启发学生能够初步利用基本地质资料和各种相关知识来讨论大地构造问题;④为后续课程的学习与科学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教学过程以多媒体为主要手段,注重通过大量动画、图片,结合具体实例来讲解。鼓励同学们踊跃参与课堂讨论,引导学生对感兴趣的问题发表不同的看法。
英文简介 TECTONICS
开课院系 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
通选课领域  
是否属于艺术与美育
平台课性质  
平台课类型  
授课语言 中文
教材 Tectonics,Moore, E. M. and Twiss, R J,W H Freeman and Company,1995;
Plate Tectonics & Crustal Evolution,Kent C. Condie,,Pergamon Press.,1997,4TH;
The Solid Earth,Fowler, C M R,Cambridge press,1990;
Plate tectonics and Geomagnetic Reversals,Allan Cox,W H Freeman and Company,1973;
PLATE TECTONICS: How it works,Allan Cox,Blackwell Scientific Publication, Inc.,1986;
参考书
教学大纲 讲授《大地构造学》的目的主要是:①通过系统的学习,使学生初步建立起科学的地球观,了解全球构造演化的基本规律和历史;②使学生初步掌握大地构造学研究的思维方式和基本方法,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③启发学生能够初步利用基本地质资料和各种相关知识来讨论大地构造问题;④为后续课程的学习与科学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第一章  前言                                                    2学时
第一节  大地构造学的研究对象、任务和特点
第二节  大地构造学研究的意义

第二章  地球基本特征与圈层结构                                  2学时
第一节  地球表面特征
第二节  认识地球内部结构的主要方法与地球内部不连续面
第三节  地壳、地幔与地核
第四节  岩石圈与软流圈

第三章 大陆漂移与海底扩张                                      4学时
第一节  Wegener与大陆漂移学说
第二节 大洋地质新发现与大陆漂移学说的复活
第三节 地球磁场的基本特征与海底磁异常条带
第四节  热点-地幔柱、无震海岭与洋底高原
第五节  海底扩张

第四章  板块构造的基本特征                                      6学时
第一节  岩石圈板块划分与板块边界类型
第二节  全球地震分布与板块构造
第三节  洋中脊和俯冲带(贝尼奥夫带)
第四节  转换断层和三联点
第五节  板块在球面上的运动
第六节  威尔逊旋回
第七节  板块运动的动力学机制
第八节  地学革命-板块构造学发展简史及其与经典大地构造学的比较

第五章 大陆边缘构造                                            4学时
第一节  大陆边缘及其类型
第二节  离散型(被动型)大陆边缘与裂谷
第三节  汇聚型(活动型)大陆边缘及其基本单元
第四节  汇聚型大陆边缘的岩浆活动
第五节  汇聚型陆缘的变质作用
第六节  汇聚型大陆边缘盆地

第六章 碰撞造山带                                              4学时
第一节  造山作用与造山带
第二节  蛇绿岩与缝合带
第三节  弧-弧和弧-陆碰撞:以西南太平洋地区为例
第四节  陆-陆碰撞:The Alpine-Himalayan System
第五节  地体构造
第六节  前陆盆地与前陆冲断褶皱带
第七节  碰撞造山带的基本特征与大地构造相

第七章 史前全球古板块构造重建与演化                            2学时
第一节  古板块重建的主要标志
第二节  生物古地理分布与古板块重建
第三节  超大陆与超大陆旋回

第八章 中国及邻区板块构造基本特征                              2学时
第一节  中国及邻区现今板块构造轮廓
第二节  中国主要造山带特征
   
课堂讨论                                                       4学时
教学过程以多媒体为主要手段,注重通过大量动画、图片,结合具体实例来讲解。鼓励同学们踊跃参与课堂讨论,引导学生对感兴趣的问题发表不同的看法。
考试成绩包括:平时课堂讨论(30分)+2篇科学小论文(2×35=70分)
具体依据主要是:
平时成绩:30分,包括:课堂出勤率;是否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在讨论和报告中是否紧密结合课堂内容思考问题和提出见解。
期中论文(35分)和期末论文(35分),主要依据:是否是课堂指定主题;与课程内容结合程度;是否反映具有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是否提出了有见解的观点和方法;科学论文的规范程度,等。
教学评估 郭召杰:
学年度学期:16-17-1,课程班:大地构造学1,课程推荐得分:3.91,教师推荐得分:3.97,课程得分分数段:80-85;
学年度学期:17-18-1,课程班:大地构造学1,课程推荐得分:4.35,教师推荐得分:4.35,课程得分分数段:85-90;
学年度学期:18-19-1,课程班:大地构造学1,课程推荐得分:0.0,教师推荐得分:7.37,课程得分分数段:80-85;
学年度学期:19-20-1,课程班:大地构造学1,课程推荐得分:0.0,教师推荐得分:8.06,课程得分分数段:80-85;
学年度学期:20-21-1,课程班:大地构造学1,课程推荐得分:0.0,教师推荐得分:8.06,课程得分分数段:85-90;
学年度学期:21-22-1,课程班:大地构造学1,课程推荐得分:0.0,教师推荐得分:8.13,课程得分分数段:80-85;
学年度学期:22-23-1,课程班:大地构造学1,课程推荐得分:0.0,教师推荐得分:9.0,课程得分分数段:95-100;
学年度学期:23-24-1,课程班:大地构造学1,课程推荐得分:0.0,教师推荐得分:9.17,课程得分分数段:9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