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与社会课程详细信息

课程号 01833330 学分 2
英文名称 Images and Society
先修课程 对社会科学基础理论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先修社会学理论,对全球社会议题有了解
中文简介 影像是一种传播方式,与文字、声音一起构成了我们社会的表意体系。随着媒介技术的发展,现代社会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影像充斥了人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一方面扩大了人们的感知范围与生活经验,另一方面又补充或替代了许多传统的表达方式,比如文字和交谈。与其他各类表意方式相比,影像的诱惑是显而易见的,因为它带给我们直观、感性、轻松和奇观式的表意体验,成为许多社会传播所青睐的媒介,而广告、新闻、宣传、娱乐等活动对视觉符号的偏爱又进一步推动整个社会走向影像爆炸,影像已经超越现象成为一道独特的社会文化景观。
       
这门课为喜爱和关注影像文化以及影像的社会角色的学生设计。课程的重点在于介绍和讨论组成当代社会视觉文化的重要媒介—摄影、电影、电视和新媒体—以及这些媒介的社会性和文化性。本课程主要涵盖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简单介绍上述几种媒介出现、发展和成为重要传播媒介的文化与社会史,重点在于这些媒介社会使用模式形成的过程和原因;二是探讨视觉表意的技巧和方式,人们解读和体验视觉符号的过程,以及观看所造成的社会关系;三是讨论影像与社会意识之间的互动,考察影像如何维护、质疑或改变现代社会中的一些重要观念,比如性别观念、有关自然和科学的观念、民族意识、阶层意识等。三个方面相互穿插,构成对影像与社会之间关系的批判性考察。
英文简介 The explosion of visual images in everyday life is long considered an epitome of modern, and by extension, postmodern experience in contemporary social theory. Attempts to theorize visuality as a social force come from multiple disciplines, such as art history, anthropology, media and cultural studies, film studies,geography etc. As the modern mass encounter visual forms, especially visual forms created through electronic and digital technology in almost every aspects of social life, from social management, art, news, entertainment, advertising, to architecture and household decorations, practices of looking have become important ways through which societies organize themselves, communicate meaning, form identities and experience pleasure. In short, our socialization process is increasingly dependent on visual images around us. This course tries to introduce basic concepts and perspectives we can use to understand the various forms of visual technology within the field of media and cultural studies. Emphasis will of course be on how visual images are created, communicated and interpreted in modern mass media as important social forces, but attention will also be given to social theories of technology, identity, democracy, globalization and social control in order to integrate the study of media and popular culture into the larger map of social transformation under conditions of pseudo-modernity, modernity or post-modernity.
开课院系 新闻与传播学院
通选课领域 b
是否属于艺术与美育
平台课性质  
平台课类型  
授课语言 中文
教材 《图像中的孩子——社会学的分析》,陈映芳,山东画报出版社,2003,《观看之道》,约翰·伯格,约翰·伯格 著,《观看之道》,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电影作为社会实践》,[澳]格雷姆·特纳,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媒介研究:文本、机构与受众》,利萨·泰勒,,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做文化研究:索尼随身听的故事》(文化和传播译丛),[英]杜·盖伊 等,商务出版社,2003年12月,《女性,艺术与权力》,琳达·诺克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视觉文化》,[英]理查德·豪厄尔斯,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Practices of looking : an introduction to visual culture,Sturken, Marita,凤凰出版传媒集团,Oxford ; New York : 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1,《论摄影》,[美] 苏珊·桑塔格,上海译文出版社,2008,《旁观他人之痛苦》,[美] 苏珊·桑塔格,麦田出版社,2004,《规训与惩罚》,福柯,三联书店,2003,
参考书
教学大纲 影像是一种传播方式,与文字、声音一起构成了我们社会的表意体系。随着媒介技术的发展,现代社会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影像充斥了人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一方面扩大了人们的感知范围与生活经验,另一方面又补充或替代了许多传统的表达方式,比如文字和交谈。与其他各类表意方式相比,影像的诱惑是显而易见的,因为它带给我们直观、感性、轻松和奇观式的表意体验,成为许多社会传播所青睐的媒介,而广告、新闻、宣传、娱乐等活动对视觉符号的偏爱又进一步推动整个社会走向影像爆炸,影像已经超越现象成为一道独特的社会文化景观。
       
这门课为喜爱和关注影像文化以及影像的社会角色的学生设计。课程的重点在于介绍和讨论组成当代社会视觉文化的重要媒介—摄影、电影、电视和新媒体—以及这些媒介的社会性和文化性。本课程主要涵盖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简单介绍上述几种媒介出现、发展和成为重要传播媒介的文化与社会史,重点在于这些媒介社会使用模式形成的过程和原因;二是探讨视觉表意的技巧和方式,人们解读和体验视觉符号的过程,以及观看所造成的社会关系;三是讨论影像与社会意识之间的互动,考察影像如何维护、质疑或改变现代社会中的一些重要观念,比如性别观念、有关自然和科学的观念、民族意识、阶层意识等。三个方面相互穿插,构成对影像与社会之间关系的批判性考察。
1、课程介绍:影像、文化与社会
2、视觉文化的社会理论 I :何为“观看”?观看的社会性;观看所确立的权力关系
阅读材料:福柯,《全景敞视主义》,《规训与惩罚:监狱的诞生》
Martin Jay, “Scopic Regimes of Modernity”
3、视觉文化的社会理论 II:奇观文化与现代科技;媒介事件作为现代大众传媒的表征手段;奇观与社会统治、社会治理、民主政治、公民参与之间的关系
阅读材料:David Roberts, “Towards a Genealogy and Typology of Spectacle: Some Comments on Debord,” Thesis Eleven 2003, 75: 54.
戴杨,卡茨,《媒介事件:历史的现场直播》,北京:传媒大学出版社,2000.
4、讨论课:观看的欲望如何主导当代大众文化;大数据、摄像头与全景敞视社会
5、怎样理解影像语言:符号学;影像学;语境化的视觉文化分析方法
阅读材料:Laura Mulvey, “Visual Pleasure and Narrative cinema.”
罗兰巴尔特,《神话学》
6、摄影小史:摄影作为新媒介与绘画之间的关系;艺术Vs.科学;想象Vs.现实;摄影的社会使用
阅读材料:本雅明,《摄影小史》,《上帝的眼睛:摄影的哲学》
本雅明,《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
7、摄影与权力:作为纪实、艺术与商品的摄影
阅读材料:皮埃尔·布迪厄,《摄影的社会定义》,陈永国主编,《视觉文化研究读本》。
苏珊·桑塔格,《形象世界》,陈永国主编,《视觉文化研究读本》。
     约翰·伯格,《摄影的使用——给苏珊·桑塔格》,《上帝的眼睛:摄影的哲学》
8、讨论课:日常生活中的摄影;数码技术与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摄影
9、电影:技术、工业与艺术
TBA
10、电影、奇观与大众社会
阅读材料:霍克凯莫,阿多诺,《文化工业:作为大众欺骗的启蒙》,《启蒙辩证法》
11、电视、日常叙事与现代生活:私领域与公共领域的链接;市场、商品化与流动的私人性;民族国家认同与公共服务广播
阅读材料:Raymond Williams, Television: Technology and Cultural Form, chap. 2, 3, 6
12、讨论课:真人秀、巨幕、3D、网络直播;社交媒体时代的视频传播
13、表征他者:我们如何通过对他者的再现生产自我认知;他者形象中的阶级、性别、种族关系
阅读材料:Jane Collins and Catherine Lutz, “Becoming America’s Lens on the World: National Geographic in the Twentieth Century”
14、公共形象、集体记忆与身份认同:
阅读材料: 《墙、屏幕和形象:解析越战老兵悼念碑》,《视觉文化读本》,罗岗,顾铮编
吴靖,《第三章 影像的政治与历史记忆:表征“大屠杀”的伦理纠葛》,《文化现代性的视觉表达:观看、凝视与对视》
15、旅游与游客凝视:旅游与观看的快感;旅游地作为景观的生产;游客凝视中的权力关系;谁在生产游客凝视?
阅读材料:《游客凝视》第一、六、七、八章
课堂教学(采用多媒体的教学手段)和讨论结合,调查研究与阅读结合,强调阅读和文本细读与分析。
课堂学习、讨论、作业40%。期中作业20%,期末考试40%。
教学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