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政治与外交课程详细信息

课程号 02132250 学分 2
英文名称 Politics and Diplomacy of Modern China
先修课程
中文简介 本课程主要讲授中国近代政治和外交领域的若干问题。主要教学内容包括近代社会上层的政治活动和重大政治事件,又特别注目于决定国家政治命运,作为国家政治代表的统治集团的内部矛盾。同时对近代权力结构的变化,政治制度的演变,以及中央与地方、绅权与皇权、帝制与共和、改良与革命、内政与外交等关系进行探讨。还包括近代中国与外国间的外交与战争,中西交往中的礼仪冲突,不平等条约特权和近代外国来华教会等问题的认知。课程的基本目的:使学生比较深入地了解此一时段中国政治史和外交史的主要线索及其发展走向;了解与该专题有关的较新的学术动态和研究成果;了解与该专题有关的基本史料和史实。同时,由此专题入手,对学生的中外文原始文献阅读能力、分析能力等进行训练。
英文简介 The main teaching content includes on modern Chinese politics and diplomacy in the field of a number of issues. The main content includes the change of the modern power structure, the evolution of the political system, as well as the central and local government, the monarchy and the republic, reform and revolution, internal and diplomatic relations. The basic purpose of the course: to make the students understand the main clue of Chinese political history and diplomatic history and its development trend in this period; to understand the relevant academic trends and research results; to understand the basic books and historical facts.
开课院系 历史学系
通选课领域 d
是否属于艺术与美育
平台课性质  
平台课类型  
授课语言 中文
教材 《倾覆与再建——明中叶至辛亥革命的政治文明》,郭卫东,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
故宫博物院编印:《清代外交史料》,民国二十一年版。,
参考书
教学大纲 本课程主要讲授中国近代政治和外交领域的若干问题。主要教学内容包括近代社会上层的政治活动和重大政治事件,又特别注目于决定国家政治命运,作为国家政治代表的统治集团的内部矛盾。同时对近代权力结构的变化,政治制度的演变,以及中央与地方、绅权与皇权、帝制与共和、改良与革命、内政与外交等关系进行探讨。还包括近代中国与外国间的外交与战争,中西交往中的礼仪冲突,不平等条约特权和近代外国来华教会等问题的认知。课程的基本目的:使学生比较深入地了解此一时段中国政治史和外交史的主要线索及其发展走向;了解与该专题有关的较新的学术动态和研究成果;了解与该专题有关的基本史料和史实。同时,由此专题入手,对学生的中外文原始文献阅读能力、分析能力等进行训练。
内容提要与学时分配
该课为全校非历史专业本科生通选课,一学期,周二学时,二学分。
第一章:导言(教学课时:1)
主要教学内容:教学安排简介。本课程的研究对象及要点。
  第二章:战争与外交(教学课时:10)
主要教学内容: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中古”的丝绸与“近代”的茶叶。
白银、棉花及鸦片的输华。中西外交中的礼仪冲突。磕头与外国使馆进驻北京问题。西方妇女进入中国商埠。“照会”等近代外交文书体制的初步建立。不平等条约体系的构建。
第三章:政变与宗教(教学课时:8)
主要教学内容:太平天国与基督教。第二次鸦片战争与广州外交体制,咸丰之死。北京政变的过程及影响。慈禧统治地位的巩固。皇统立嗣之争。
第四章:人物与派系(教学课时:8)
主要教学内容:湘系与淮系。曾国藩与李鸿章。洋务派与顽固派。中体西用观的认识。清流党与中法交涉及战争。帝党与甲午战争及戊戌变法。                       
第五章、改良与革命(教学课时:9)
主要教学内容:新政:包括军事、财政、法制、教育、中央与地方政治体制等项改革。
预备立宪:宪政思想在中国的发展及矛盾进程。近代的立宪进程。满汉矛盾的发展。
王朝覆灭:历史的多元解释。孙中山、辛亥革命与晚清覆灭相互关系的若干考量。帝制与共和。
课堂讲授比例不超过总课时的80%;课堂讨论约占总课时的20%;另外的教学环节有:读书报告或小论文,期中和期末考试等。
请说明考试方式和要求,以及在考试中几个环节所占考试成绩的比重等
该课程的考察考试分值以百分制计。评分标准如下:期中考察占该课程总分值的30%(采取写读书笔记或小论文及课堂讨论等)。另有10%的分值为出勤率、课堂纪律和日常读书、听课笔记等项考察。期末考试,占课程总分值的60%。
教学评估 郭卫东:
学年度学期:16-17-1,课程班:中国近代政治与外交1,课程推荐得分:4.05,教师推荐得分:4.09,课程得分分数段:80-85;
学年度学期:17-18-1,课程班:中国近代政治与外交1,课程推荐得分:4.14,教师推荐得分:3.95,课程得分分数段:85-90;
学年度学期:19-20-1,课程班:中国近代政治与外交1,课程推荐得分:0.0,教师推荐得分:4.18,课程得分分数段:85-90;
学年度学期:21-22-1,课程班:中国近代政治与外交1,课程推荐得分:0.0,教师推荐得分:4.06,课程得分分数段:90-95;
学年度学期:21-22-2,课程班:中国近代政治与外交1,课程推荐得分:0.0,教师推荐得分:2.88,课程得分分数段:80及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