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宗教学课程详细信息

课程号 02330360 学分 2
英文名称 Marxist Philosophy of Religion
先修课程 无要求
中文简介 本课程着重探讨如下内容:
1、马克思主义宗教学的学科定位:马克思主义宗教学是站在批判宗教的立场上,在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基础上,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着重从宗教与社会存在和发展的本质关系的角度,揭示和探讨宗教的本质、起源、发展规律及社会作用等问题的,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的宗教哲学。
2、马克思主义宗教学的形成: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理论活动是从宗教批判开始的,他们关于宗教的思想有一个逐步演变逐步成熟的过程。这个过程既和当时的批判宗教的斗争有密切的关系,也和其哲学立场方法的转变有密切的关系。在这个不长的阶段里,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宗教的论断都应该从当时背景和哲学倾向来理解。
3、马克思主义宗教学的哲学基础:在马克思和恩格斯最初的成熟著作中通过思维与存在关系问题的深刻探讨,为揭示宗教的本质和根源奠定了世界观、本体论方面的哲学基础;通过一般与个别关系问题的探讨,为研究宗教问题提供了认识论和方法论方面的哲学基础;通过对人的本质的探讨,提出社会关系总和理论,为把宗教作为社会历史现象来考察奠定了人学方面的哲学基础;通过提出社会生产和交往为核心的社会结构与形态的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为揭示宗教的社会本质、起源、根源和社会作用奠定了历史观方面的哲学基础。
4、马克思主义宗教学的基本理论:根据马克思和恩格斯有关论断,结合宗教学研究的新的成果和有关争论,从哲学的角度探讨宗教的本质、起源、发展、根源、消亡条件及社会作用等理论问题。这一部分是现有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材的重要内容,这里不同点是强调每一论点的哲学解释及观点之间的逻辑联系,并对学术界有争议的理论问题进行探讨。
英文简介 Marxist Philosophy of Religions pays close attention to the following contents mainly:
1. The academic position: Starting from critiques to religion and fundamental principles of historical materialism, Marxist philosophy of Religions, established by Karl Heinrich Marx and Friedrich Von Engels, reveals and investigates the essence, origin, law and social function of religion in the perspective of the relations between religion and the essence of social existence and development. It’s regarded as a kind of philosophy of religion, which enriches and develops itself in practice.
2. The establishment: Derived from critiques to religion, there is a gradual developing process in Marx’s and Engels’s thoughts of religion, which has a close relation to the critiques to religion at that time and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ir philosophy. In this short period, all the religious judgments of Marx and Engels should be understood by the social background and philosophical inclination then.
3. The philosophical foundation: In the mature works in Marx and Engels’s early years, they found: firstly, the philosophical foundations of world view and ontology to reveal the essence and origin by investigating the relations between thinking and existence; secondly, the philosophical foundations of epistemology and methodology by investigating the relations between general and individual; thirdly, the philosophical foundations of Hominology to take religion as a historical phenomenon by investigating the essence of man, i.e, the sum total of social relations; fourthly, the philosophical foundations of view of history to reveal the social essence, origin, and social function of religion by raising the historical materialism theory of social structure and form, which keeps social production and communication as the core.
4. The basic theory: We’ll discuss the essence, origin, development, prerequisite of perishing, social function of religion in a philosophical view, which base on Marx and Engels’s original works, and furthermore, draw lessons from new achievements and debates in religious studies. All the above constitutes the main contents of teaching materials about Marxist Philosophy of Religions nowadays, but we’ll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philosophical explanation to each argument and the logical connections among them all, and finally hope to investigate some controversial problems in the academic world at present.
开课院系 哲学系
通选课领域  
是否属于艺术与美育
平台课性质  
平台课类型  
授课语言 中文
教材 马克思主义哲学,袁贵仁、杨春贵、李景源、丰子义,高等教育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西方宗教学说史,吕大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
宗教学通论新编,吕大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
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及其相关动向,施船升,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
参考书
教学大纲 讨论中国共产党在制定宗教政策,分析宗教形势,管理宗教事物,宣传无神论,进行宗教斗争等实践中涉及到的重大理论问题,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沉淀出能够纳入马克思主义宗教学体系的理论概括。
以下每讲一周,共授课前13讲,讨论1次

第一讲    马克思主义宗教学的学科定位
      一、关于课程的名称
      二、宗教研究的学科分类
      三、西方宗教哲学的定义和现实
      四、马克思主义宗教学是宗教哲学
      五、作为哲学定位马克思主义宗教学的意义
      六、马克思主义宗教学的定义和特点

第二讲    研究马克思主义宗教学的意义和方法
      一、研究马克思主义宗教学的理论意义
      二、研究马克思主义宗教学的现实意义
      三、研究马克思主义宗教学的方法

第三讲    马克思恩格斯的宗教背景与青年黑格尔派对宗教的批判
       一、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宗教背景
      二、黑格尔的唯理主义的宗教哲学
      三、青年黑格尔派的宗教批判运动
      四、马克思、恩格斯参加青年黑格尔派的宗教批判运动
      五、几点总结

第四讲    费尔巴哈人本主义的宗教哲学
     一、生平与学术
     二、费尔巴哈对黑格尔唯心主义的批判
     三、费尔巴哈论宗教的本质
     四、费尔巴哈论宗教的基础和根源
     五、费尔巴哈论宗教与文化的关系
     六、费尔巴哈论宗教与道德
     七、费尔巴哈论研究宗教的目的

第五讲    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形成( 一)
——《论犹太人问题》与《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
     一、《论犹太人问题》
     二、《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
     三、评价

第六讲    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形成(二)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一、异化劳动概念的提出
     二、异化劳动理论的出发点
     三、异化劳动的四个规定
     四、异化的有关概念

第七讲    马克思主义宗教学的哲学基础(一)
——《神圣家族》、《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德意志意识形态》和《共产党宣言》
     一、四部著作的写作背景
     二、思维与存在关系问题的深刻探讨,为揭示宗教的本质和根源奠定了世界观、本体论方面的哲 学基础
     三、一般与个别关系的探讨,为研究宗教现象提供了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和方法论方面的哲学基础

第八讲    马克思主义宗教学的哲学基础(二)
     四、人的本质问题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为摆脱费尔巴哈人本主义宗教观,把宗教作为一种社会历史现象来考察奠定了人学方面的哲学基础
     五、物质生产及社会基本矛盾的理论,为揭示宗教的社会本质、起源、根源和社会作用奠定了历史观方面的哲学基础

第九讲    宗教的本质    
     一、从文本的角度看恩格斯的宗教定义及吕先生的质疑
     二、从哲学定义的方法和角度看恩格斯的宗教定义及吕先生的质疑
     三、从现代宗教及宗教哲学的发展看恩格斯的宗教定义及吕先生的质疑
     四、恩格斯的宗教定义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第十讲    宗教的起源
     一、关于宗教起源的几种观点
     二、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对宗教进化论宗教起源观的借鉴与不同
     三、宗教起源问题的研究意义和存疑问题

第十一讲    宗教的发展
     一、关于自然宗教、多神教和一神教发展图式
     二、关于部落宗教、民族宗教到世界宗教的发展图式
     三、关于从自发宗教到人为宗教的发展模式

第十二讲    宗教存在的根源和消亡条件
     一、宗教的根源是私有制度的存在
     二、人与自然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极明白而合理”
     三、“谋事在人,成事也在人”
     四、认识宗教根源的复杂性和宗教消亡过程的长期性的根据和意义

第十三讲    宗教的社会作用
     一、宗教的世界观功能(作用)
     二、宗教的安慰作用或补偿功能
     三、宗教的政治作用或结合功能
     四、宗教的“外衣”作用

第十四讲    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在俄国和苏联的发展
     一、普列汉诺夫对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阐述与发展
     二、列宁对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阐述与发展
     三、俄国、苏联宗教理论对中国的影响

第十五讲    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在中国的发展
    一、早期中国共产党人的宗教观
    二、毛泽东、周恩来对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阐述与发展
    三、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阐述与发展
    四、当前中国的宗教现状和理论问题
1.课堂讲授与讨论相结合,讲授13讲,讨论1讲
2.需阅读和翻译相关参考书目
本学期考试方式为翻译原著并写作评述论文

一、期中翻译部分占50分,其中:
1. 按照分配的章节至少翻译10页为及格:30分
2. 翻译通顺准确:10分
3. 翻译精彩:5分
4. 翻译超量比较多:5分(每人阅读量为50页左右)

二、期末论文部分占50分,其中:
1. 准确叙述表达了一个主题并结构完整:30分
2. 有独到见解并言之有据:10分
3. 行文规范:5分
4. 论述精彩:5分
教学评估 席大民:
学年度学期:16-17-1,课程班:马克思主义宗教学1,课程推荐得分:null,教师推荐得分:null,课程得分分数段:null;
学年度学期:17-18-1,课程班:马克思主义宗教学1,课程推荐得分:null,教师推荐得分:null,课程得分分数段:nu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