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与百年中国课程详细信息

课程号 02034770 学分 2
英文名称 Peking University and Modern China
先修课程
中文简介 北京大学是中国最早的综合性国立大学,自创办伊始,北京大学的命运就和整个中国的命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百余年来,北京大学见证了神州历史的风云激荡,也始终处在中国之思想文化和政治斗争的中心地带。北大曾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摇篮、“五四运动”的策源地,也是中国最早传播社会主义、宣传“德先生”和“赛先生”的主要阵地。百余年来历次重要的思想、文化和政治运动,几乎都会在北京大学得到相应的回响。严复、蔡元培、陈独秀、胡适、鲁迅、李大钊、刘半农、邓中夏、邵飘萍、毛泽东、范文澜、冯友兰、金岳霖、魏建功、金克木等大批杰出人物都曾在北大任教、学习或工作。在历届师生的精诚努力下,北大薪火相传、弦歌不辍,成就为百年来中国教育最完备、思想最活跃、文化最发达的高等学府。

本课程的目的,是帮助本校学生熟悉北京大学的历史和文化,了解“北大精神”形成的历史脉络和轨迹。本门课程不求面面俱到,将主要从教育、文学、文化和政治思想等角度,对百余年来在北京大学所涌现的重要历史人物和主要事件进行专题性的研讨。
英文简介 Peking University has been the most important university in China since its establishment in 1898. In this class, we will explore the history of Peking University, discussing major events and figures related to PKU in modern China and in New China after 1949.

Assignments and activities for this course are broken down into the following categories:

Midterm: 30% of total grade
Final Exam: 60% of total grade
Participation: 10% of total grade
开课院系 中国语言文学系
通选课领域  
是否属于艺术与美育
平台课性质  
平台课类型  
授课语言 中文
教材 自编;
《无声的革命 北京大学、苏州大学学生社会来源研究 1949-2002》,梁晨著,三联书店,《蔡元培与北京大学》,梁柱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北京大学中文系百年图史 1910-2010》,温儒敏编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北京大学学制沿革 1949-1998》,杜勤、雎行严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北京大学学生周刊》,北京大学学生会编,湘潭大学出版社,2014,《北京大学校史论著目录索引 1898-2003》,北京大学校史馆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北京大学校史 1898-1949》,萧超然等编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988,《北京大学图史 1898-2008》,北京大学档案馆校史馆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北京大学史料 1898-1948》(4卷6册),王学珍、郭建荣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北京大学纪事 1898-1997》(上下),王学珍、王效挺、黄文一、郭建荣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参考书
教学大纲 本课程的目的,是帮助本校学生熟悉北京大学的历史和文化,了解“北大精神”形成的历史脉络和轨迹,藉此加深对于近现代以来中国教育、文化和社会的认识。
内容提要:

北京大学是中国最早的综合性国立大学,自创办伊始,北京大学的命运就和整个中国的命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百余年来,北京大学见证了神州历史的风云激荡,也始终处在中国之思想文化和政治斗争的中心地带。北大曾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摇篮、“五四运动”的策源地,也是中国最早传播社会主义、宣传“德先生”和“赛先生”的主要阵地。百余年来历次重要的思想、文化和政治运动,几乎都会在北京大学得到相应的回响。严复、蔡元培、陈独秀、胡适、鲁迅、李大钊、刘半农、邓中夏、邵飘萍、毛泽东、范文澜、冯友兰、金岳霖、魏建功、金克木等大批杰出人物都曾在北大任教、学习或工作。在历届师生的精诚努力下,北大薪火相传、弦歌不辍,成就为百年来中国教育最完备、思想最活跃、文化最发达的高等学府。

本课程的目的,是帮助本校学生熟悉北京大学的历史和文化,了解“北大精神”形成的历史脉络和轨迹。本门课程不求面面俱到,将主要从教育、文学、文化和政治思想等角度,对百余年来在北京大学所涌现的重要历史人物和主要事件进行专题性的研讨。


学时分配:

本学期的课程和相应的学时安排胪列如次(可根据前两次课学生的建议适当进行专题的增删):

北京大学的历史沿革(4学时);
作为新文化运动中心的北大(2学时);
早期社会主义思想在北大的传播(4学时);
北大的无政府主义者(2学时)
五四运动与北京大学(2学时);
蔡元培与北大(2学时);
毛泽东与北大(2学时);
作为“北大派”的鲁迅(4学时);
梁漱溟、胡适与冯友兰的中西文化论争(4学时);
西南联合大学时期的北大师生(2学时)
解放后的北京大学(6学时)


共计34课时。
课堂讲授 70%
讨论及发表:30%
期中:30%
期末随堂考试:60%
出勤与课堂参与:10%
教学评估 蒋洪生:
学年度学期:17-18-2,课程班:北京大学与百年中国1,课程推荐得分:3.56,教师推荐得分:3.56,课程得分分数段:80及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