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图学课程详细信息

课程号 01235230 学分 3
英文名称 Cartography
先修课程 高等数学
中文简介 地图学是地球信息科学的基础性学科之一。本课程包括地图的基本概念、地球及地球坐标系、地图投影、地理信息综合、地图图形设计、地理特征的符号化、地图生产过程与技术、地图评价与使用等内容。除了课堂教学以外,还设计了三项作业/实习:地图投影建立与变形分析,统计地图制图,以及地形图阅读与分析。通过该课程的系统学习与实习,以期使学生掌握地图制图的基本理论、技术和地图分析的方法,培养学生空间数据处理和空间认知的能力以及制作地图的基本技能。
英文简介 Cartography is one of the basic subjects of geomatics. The contents of this course include the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map, basic geodesy, map projection, cartographical generalization, symbolization of geographical features, map production process and technology, map use and so on. In addition to classroom teaching, three practices are structured, which are Map projection calculation and deformation analysis, Statistical mapping, and Topographic map reading and analysis. Through the learning of the course, it is expected to enable students to master the basic theory, technology and map analysis methods of cartography, to develop the students' ability of spatial data processing and spatial cognition and the basic skills of making maps.
开课院系 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
通选课领域  
是否属于艺术与美育
平台课性质  
平台课类型  
授课语言 中文
教材 地图学,焦健,曾琪明,北京大学出版社,第一版,7-301-09212-1/K.0384;
Elements of Cartography,A.  Robinson  et al,John Wiley & Sons,Inc.,地图学,王家耀,何宗宜,蒲英霞,焦健,孙力楠,测绘出版社,
参考书 第六版,0-471-55579-7;
第一版,987-7-5030-3947-8;
教学大纲 通过该课程的系统学习与实习,使得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地图的基本特征及其相关概念,掌握地图投影、地理信息综合和地理特征地图符号化方法等地图学的核心理论,了解现代计算机地图制图技术的不同过程模式,掌握数字制图的基本过程,学会使用与分析地图的一般方法,培养学生在地图制作和地图空间认知等方面的能力。
第一章“绪论”,5课时。本章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对地图以及地图学有一个宏观的了解。首先重点介绍地图的基本特征与功能,给出地图的定义;介绍地图的基本构成要素,常见地图的分类及各类地图的特点;概括介绍地图成图的基本方法及其相应的学科领域; 最后重点介绍地图学的概念,概略介绍各种技术变革对地图学发展所带来的影响,给出现代地图学重点发展的框架。

第二章“地球及地球坐标系”,3课时。地球的形状与大小是建立地球坐标系首要考虑的因素,它直接影响着地面点位坐标的精度。本章首先介绍大地体、椭球体、圆球体的概念及其对地图制图的意义;之后在介绍常用的地球坐标系的基本概念后,重点介绍我国的地球坐标系统,并对后续章节所要涉及到的地球表面上的一些几何度量给出解释。

第三章“地图投影”,10课时。本章内容为地图学的基础理论之一,首先介绍地图投影的定义、投影变形、投影的分类、建立投影的基本方法以及选择或设计地图投影的一般原则等基本概念,并介绍一些常用的小区域、半球区域和全球区域的地图投影,其中尤其对我国地图常用的高斯-克吕格投影、圆锥投影进行重点介绍。学生通过一次地图投影的建立与变形分析作业,深入了解地图投影的形成及其所呈现的变形特征。

第四章“地理信息综合”,4课时。本章内容为地图学的基础理论之一,目的是为了以有限、简化的地图内容科学地表现实地繁杂地理事物的分布。从传统的制图综合概念引出地理信息综合链的概念,概括介绍各链节的基本内容,重点介绍其中的属性数据和图形数据综合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

第五章“地图图形设计”,4课时,本章和第六章内容一起构成了线划地图可视表达的理论基础。本章的授课重点在于图形设计及图形相关的内容上,具体从线划地图符号、注记、图面配置等方面,着重介绍图形符号构成的基本要素——视觉变量、符号形状/尺寸/颜色的设计原则、注记设计要素与标注原则、地图版面配置要素与设计原则等,这些均是地图设计的基本内容。

第六章“地理特征的符号化” ,8课时。本章的目的在于针对不同空间分布的地理特征学会选用合适的图形符号表达方法,故重点要介绍点状、线状和面状分布的地理特征的不同符号化方法,并通过一次完整的统计地图制图过程的实习,使学生能够理解与掌握最基本的统计地图设计与符号化方法。

第七章“地图生产过程与技术” ,6课时。 本章首先介绍一般地图的生产过程;然后重点介绍数字地图制图的原理、方法与过程,以及目前常用的4D数字地图产品;最后概略介绍一下遥感制图所涉及的内容。

第八章“地图应用” ,8课时。前面的章节主要为有关地图制作方面的内容,而本章主要介绍有关地图使用的问题,首先介绍评价地图的政治思想性、科学性和艺术性标准,然后介绍地图分析中所采用的一般方法,最后重点介绍我国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的特点、分幅编号系统以及图上所表达的基本地理要素,并通过一次地形图阅读分析的实习,获取制图区域地理信息,进行地理要素相关分析,最终得出该区域的地理现象分布的典型特点与规律性。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作业/实习+课程师生交流。
(1)以课堂讲授为主,其中课程内容讲授约占90%课时;作业/实习课上讲授、辅导约占10%课时。
(2)作业/实习共3次,1)地图投影建立与变形分析,以课后学生自己计算和分析为主;2)统计地图制图,课上教师介绍和演示统计地图的制图方法与过程、计算机制图软件的使用,课后学生自己查阅资料、自行设计和完成地图的制作;3)地形图阅读与分析,课上教师针对具体的地形图带领学生阅读和分析地图内容,课后学生继续完成地图内容的分析,形成读图报告。
(3)设立师生交流时间(Office Hour),交流内容既可以由学生提出与教学相关的问题,如材料解读、内容深化等,也可以讨论学生关心的其他问题,以实施和推动引导式教学和个性化学习。
总成绩100分,由三部分构成:(1) 期末闭卷考试,65分;(2)作业/实习,30分;(3)学习态度综合表现,5分,主要对上课出勤率、交作业的及时程度、课堂及课后提问题或与教师互动的活跃程度等方面综合评定。
教学评估 焦健:
学年度学期:16-17-1,课程班:地图学1,课程推荐得分:3.47,教师推荐得分:3.55,课程得分分数段:80-85;
学年度学期:17-18-1,课程班:地图学1,课程推荐得分:4.13,教师推荐得分:4.13,课程得分分数段:85-90;
学年度学期:18-19-1,课程班:地图学1,课程推荐得分:0.0,教师推荐得分:8.7,课程得分分数段:85-90;
学年度学期:19-20-1,课程班:地图学1,课程推荐得分:0.0,教师推荐得分:7.26,课程得分分数段:85-90;
学年度学期:20-21-1,课程班:地图学1,课程推荐得分:0.0,教师推荐得分:6.19,课程得分分数段:8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