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变化:全球变暖的科学基础课程详细信息

课程号 00432300 学分 2
英文名称 Climate Change: The Scientific Basis for Global Warming
先修课程
中文简介 “全球变暖”已成为今天人类社会普遍关心的全球性问题之一。究竟“全球变暖”在观测事实上是不是真实的?“全球变暖”是不是由人类活动引起的?与此相关的科学理论上是不是像争论的那样存在欺骗性?未来持续变暖的可能性和幅度有多大?全球持续变暖对人类社会乃至自然生态有哪些严重影响?我们现在应该采取哪些应对策略来减缓全球变暖?等等一连串的问题都值得我们深入地探讨。本课程致力于向包括文科、理科在内的各个学科背景的同学,介绍“气候变化”这一全球变暖的科学基础,希望对未来中国社会的精英群体理解“全球变暖”这一问题的严重性,起一定的基础性的科学铺垫作用。希望更多领域的同学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关注并理解应对全球变暖的紧迫性。这是今天包括中国在内的全人类共同的责任。

欢迎广大同学在每年春季学期选择我们这门课,我们希望你们了解全球变暖所面临的挑战。
英文简介 Global warming is one of the most critical issues that humans are facing. The purpose of this course is to provide the comprehensive background and scientific evidence regarding climate change to the students. We hope to encourage young generation to truly realize and understand this problem, so as to help make difference for our Earth in future.

Welcome to choose us in spring semester for each year. We hope you benefit from this class.
开课院系 物理学院
通选课领域  
是否属于艺术与美育
平台课性质  
平台课类型  
授课语言 中文
教材 全球变暖的科学,王绍武等,气象出版社,2013年10月,1,978-7-5029-5755-1;
气候的历史:从宇宙大爆炸到气候灾难,Pascal Acot,学林出版社,2011,Climate Change 2007: Mitigation of Climate Change,B. Metz et al.,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7,Climate Change 2007: Impacts, Adaptation and Vulnerability,M.L.Parry et al.,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7,Climate Change 2007: The Physical Science Basis,Susan Solomon et al.,Cambridge University,2007,全球变暖,John Houghton,气象出版社,2013年1月,
参考书 1,978 7548602118;
4,978 0521 70598-1;
4,978 0521 70597-4;
4,978 0521 70596-7;
1,978-7-5029-5628-8;
教学大纲 全球变暖是当今全人类共同面对的最重要的科学问题之一,得到了包括自然科学(大气科学、海洋科学、地理学)和人文科学(经济学、政治学)在内的多种学科的共同关注。我们希望通过向全校学生介绍如何从自然科学角度出发,理解全球变暖的前因后果,并激发不同学科背景的本科生从不同的角度理解应对全球变暖的紧迫性。我们非常希望让更多的不同背景的年轻人,认识并了解全球变暖的事实,并鼓励他们就如何应对全球变暖提出自己的看法,这也许对他们今后的工作有正面的影响,并中国今后在应对气候变化的决策上有长远意义。这是我们的初衷。
1. 关于全球变暖的争论
 1.1 问题的发现
 1.2 温室效应
 1.3 正方:IPCC和UNFCCC
 1.4 反方:气候怀疑论者及其观点
 1.5 双方的争斗
 本章学时分配:2-3次课

2. 地球气候史
 2.1 宇宙演化和太阳系的形成
 2.2 地质尺度
 2.3 板块尺度
 2.4 轨道尺度
 2.5 全新世气候变化
 本章学时分配:5次课

3. 人类活动与全球变暖
 3.1 人类工业文明与大气组分变化
 3.2 观测证据:大气
 3.3 观测证据:冰雪
 3.4 观测证据:海洋
 3.5 关键问题讨论
 本章学时分配:4次课

4. 气候模式与未来情景评估
 4.1 气候模式
 4.2 未来100年排放情景的设计
 4.3 未来100年气候评估
 本章学时分配:1-2次课

5. 减缓对策
 5.1 排放不平等的基本事实
 5.2 源头性对策:外交谈判 + 新能源环保产业
 5.3 后果性对策:地球工程技术
 5.4 我们曾经成功
 5.5 乐观与使命感
 本章学时分配:1-2次课
课堂教学占比80-90%,以黑板和投影仪教学为主;
辅以观看若干部科教片,占比10-20%
期中安排一次参观或课外活动(30%)
期末考试为笔试,考察与气候变化有关的基本概念(70%)
最终成绩:期中活动30% + 期末笔试70%
教学评估 闻新宇:
学年度学期:17-18-1,课程班:气候变化:全球变暖的科学基础1,课程推荐得分:5.0,教师推荐得分:5.0,课程得分分数段:100-105;
学年度学期:18-19-1,课程班:气候变化:全球变暖的科学基础1,课程推荐得分:0.0,教师推荐得分:9.78,课程得分分数段:95-100;
学年度学期:19-20-1,课程班:气候变化:全球变暖的科学基础1,课程推荐得分:0.0,教师推荐得分:9.55,课程得分分数段:90-95;
学年度学期:20-21-1,课程班:气候变化:全球变暖的科学基础1,课程推荐得分:0.0,教师推荐得分:8.96,课程得分分数段:90-95;
学年度学期:21-22-1,课程班:气候变化:全球变暖的科学基础1,课程推荐得分:0.0,教师推荐得分:9.71,课程得分分数段:95-100;
学年度学期:22-23-1,课程班:气候变化:全球变暖的科学基础1,课程推荐得分:0.0,教师推荐得分:9.56,课程得分分数段:90-95;
学年度学期:23-24-1,课程班:气候变化:全球变暖的科学基础1,课程推荐得分:0.0,教师推荐得分:9.58,课程得分分数段:9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