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日常生活史课程详细信息

课程号 02132440 学分 2
英文名称 The History of Everyday Life in Ancient China
先修课程 本课对学生的先修课程无硬性要求,希望学生中学学习过中国历史,阅读过基本的中国历史典籍,对中国古代历史有兴趣。
中文简介 日常生活史是目前历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分枝,是于20世纪70年代从西方新兴起的一个史学流派。而这个学派的兴起,实是西方现代史学自我反省、自我批判的产物。上世纪西方史学发展的主要倾向是“社会科学化”,也就是将人类历史看成是一种纯粹的客观存在,热衷于统计数字、绘制图表、勾勒发展曲线、构筑宏观框架、创制社会发展模型等。按照这样一种“社会科学历史观”,历史研究应具有长时段、大跨度的宏观视野,着眼于“大结构、大过程、大比较”,力图从总体上说明人类社会的进步规律。而日常生活史学者则对这种“宏观”史学提出质疑,他们认为,史学“科学化”的最大弊端,是“见物不见人”,而抽掉了“人”这个内核,任何社会现象都不能得到正确的解释。日常生活史学者认为,在现实的生活中,个人与“结构”、“制度”之类“庞然大物”相距甚远,而家庭成员、邻里乡亲、甚至谈话伙伴,却会对人的行为产生巨大影响,就这个意义而言,人际交往远比“结构”更能说明社会发展的动力。所以,日常生活史研究“日常行为”,在小群体层面上探寻历史的动因,此学派认为历史画卷是具体的人在具体的生活实践中一笔笔描绘出来的,他们关注的重点在衣食住行、婚丧嫁娶、社会交往等。而此门课程的内容和讲授,正是基于如上的理论。本课希望通过具体细微、与中国古人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讲授主题,使学生了解到鲜活的中国古人日常生活,并看到家国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互动及社会性别的运作情况。本课将运用日常生活史理论,基于日常消费、日常交往、日常观念等三个层面,以衣、食、住、行、童年、婚姻、生育、养老、医护、丧葬等多个侧面为切入点,来展现中国古人的日常生活,并由此观照国家、社会、个人、男女之间的关系。
英文简介 This course will use the theory of daily life and base on three perspectives which are daily consumption, daily interpersonal interaction and daily sense. The life of ancient people will be showed through the contents of clothing, food, housing, transportation, childhood, marriage, birth, providing for the aged, curing and nursing, funeral, etc. The course will also pay much attention to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tate, society and individual, also between man and woman.We will try hard to let the students to understand the fresh daily life of ancient people, and to see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state and family, people and society, man and woman
开课院系 历史学系
通选课领域  
是否属于艺术与美育
平台课性质  
平台课类型  
授课语言 中文
教材 《中国古代衣食住行》,许嘉璐,北京出版社,2002年,1,7-200-00012-4;
《日常生活》,〔匈〕阿格妮丝·赫勒著、衣俊卿译,重庆出版社,1990年,1,7-5366-1377-6;
《唐代衣食住行》,黄正建;
《女人的中国医疗史——汉唐之间的健康照顾与性别》,李贞德,台北三民书局,2008年,《孝与中国文化》,肖群忠,人民出版社,2001年,《中国丧服制度史》,丁凌华,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品味奢华———晚明的消费社会与士大夫》,巫仁恕,中华书局,2008年,《幼幼:传统中国的襁褓之道》,熊秉真,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95年,《中古时期的医者与病者》,范家伟,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年,《现代化与日常生活批判》,衣俊卿,人民出版社,2005年,《唐代衣食住行研究》,黄正建,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中国婚姻史稿》,陈鹏,中华书局,1990年,《中国传统日常生活世界的文化透视》,杨威,人民出版社,2005年,
参考书 1,978-957-14-4733-9;
1,7-01-003330-7;
1,7-208-03306-4;
1,978-7-101-06162-8;
1,957-08-1338-5(精)、957-08-1339-3(平);
1,978-7-309-07193-1;
1,7-01-004902-5;
1,7-81039-934-9;
1,7-101-00572-1;
1,7-01-004759-6;
教学大纲 本课将运用日常生活史理论,基于日常消费、日常交往、日常观念等三个层面,以衣、食、住、行、童年、婚姻、生育、养老、医护、丧葬等多个侧面为切入点,来展现中国古人的日常生活,并由此观照国家、社会、个人、男女之间的关系。力求通过本课,使学生了解鲜活的中国古人日常生活,并看到家国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互动及社会性别的运作情况。
绪论 “日常生活史”理论及中国古代日常生活史特点概述  (2学时)
阅读材料:
匈〕阿格妮丝?赫勒著、衣俊卿译《日常生活》,重庆出版社,1990年。
衣俊卿《现代化与日常生活批判》,人民出版社,2005年。
杨威《中国传统日常生活世界的文化透视》,人民出版社,2005年。
〔法〕谢和耐著、马德程译《南宋社会生活史》,台北中国文化大学出版部,1982年。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衣生活  (4学时)
第一讲  中国古代的礼服和常服
第二讲  中国古代的首服和足服
阅读材料:
许嘉璐《中国古代衣食住行》第1编《服装和佩饰》,北京出版社,2002年。
沈从文《中国古代服饰研究》,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5年。
朱和平《中国服饰史稿》,中州古籍出版社,2001年。
阎步克《服周之冕——〈周礼〉六冕礼制的兴衰变异》,中华书局,2009年。
黄正建《唐代衣食住行研究》第2章《衣生活》,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
高洪兴《缠足史》,上海文艺出版社,2007年。
巫仁恕《奢侈的女人:明清时期江南妇女的消费文化》,台北三民书局,2005 年。

第二单元  中国古代的食生活  (4学时)
第三讲  中国古代的食材与茶酒
第四讲  中国古代的烹饪技术与妇女的馈食之责
阅读材料:
许嘉璐《中国古代衣食住行》第2编《饮食和器皿》。
曾纵野《中国饮馔史》第1卷,中国商业出版社,1988年。
黎虎主编《汉唐饮食文化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
黄正建《唐代衣食住行研究》第1章《食生活》。
陈宝良《明代社会生活史》第4章《饮食生活》,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
李志生《唐代妇女的馈食之责》,载《唐研究》第19卷,2013年。

第三单元  中国古代的住生活  (4学时)
第五讲  中国古代的住宅建筑
第六讲  中国古代室内家具的变化
阅读材料:
许嘉璐《中国古代衣食住行》第3编《宫室和起居》。
刘敦桢主编《中国古代建筑史》,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0年。
崔咏雪《中国家具史——坐具篇》,台北明文书局,1989年。
巫仁恕《品味奢华———晚明的消费社会与士大夫》第5章《物的商品化与特殊化——以家具文化为例》,中华书局,2008 年。
〔美〕高彦颐《“空间”与“家”——论明末清初妇女的生活空间》,载《近代中国妇女研究》1995年第3期。
李志生《中门和中堂:唐代住宅建筑中的妇女生活空间》,载《中国社会历史评论》第14卷,2013年。

第四单元  中国古代的行生活  (4学时)
第七讲  中国古代的车舆
第八讲  中国古人的出行生活
阅读材料:
许嘉璐《中国古代衣食住行》第4编《车马与交通》。
马德《敦煌石窑全集》26《交通画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
刘永华《中国古代车舆马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2年。
巫仁恕《品味奢华———晚明的消费社会与士大夫》第4章《消费品味与身分区分——以旅游文化为例》。
黄正建《唐代衣食住行研究》第4章《行生活》。
杨泓《步舆?平肩舆?步辇》,载氏著《逝去的风韵:杨泓谈文物》,中华书局,2007年。
李志生《唐代妇女的出行礼仪——兼谈男女之防和等级秩序》,载《国学研究》第25卷,2010年。

第五单元  中国古代的成婚、生育与童养  (6学时)
第九讲  中国古代的成婚
第十讲  中国古代的生育
第十一讲  中国古代的童养
阅读材料:
陈鹏《中国婚姻史稿》,中华书局,1990年。
毛立平《清代嫁妆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
李贞德《女人的中国医疗史——汉唐之间的健康照顾与性别》,台北三民书局,2008年。
刘静贞《不举子:宋人的生育问题》,台北稻乡出版社,1998年。
熊秉真《幼幼:传统中国的襁褓之道》,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 1995。
郭振华《中国古代人生礼俗文化》第3章《权利与义务的获得——冠笄礼仪》,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年。

第六单元  中国古代的养老与丧葬  (4学时)
第十二讲  中国古代的尊老养老
第十三讲  中国古代的丧葬
阅读材料:
肖群忠《孝与中国文化》,人民出版社,2001年。
赵全鹏《清代养老制度》,西安出版社,2003年。
丁凌华《中国丧服制度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
徐吉军《中国丧葬史》,江西高校出版社,1998 年。
蒲慕州《墓葬与生死》,台北联经出版公司,1993 年。
卢建荣《北魏唐宋死亡文化史》,台北麦田出版公司,2006 年。
李燕捷《唐人年寿研究》,台北文津出版社,1994 年。

第七单元  中国古代的医护  (4学时)
第十四讲  中国古代的巫医
第十五讲  中国古代的女性医护者
阅读材料:
陈邦贤《中国医学史》,商务印书馆,1956年。
范家伟《中古时期的医者与病者》,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年。
宋兆麟《巫与巫术》,四川民族出版社,1989年。
李贞德《女人的中国医疗史——汉唐之间的健康照顾与性别》。
梁其姿《前近代中国的女性医疗从业者》,载李贞德、梁其姿主编《台湾学者中国史研究论丛?妇女与社会》,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5年。
李志生《中国古代女性医护者的被边缘化》,载《华南师范大学学报》2012年第6期。
本课以课堂讲授为主,全部课程以PPT的形式展开,辅之以录相、图片等形象资料。
本课成绩由课堂参与及出勤(10%)、期中论文(30%)、期末论文(60%)三部分构成。学生需提交期中论文(内容由教师指定)和期末论文各一篇(题目由学生根据课堂内容自定)。
教学评估 李志生:
学年度学期:17-18-1,课程班:中国古代日常生活史1,课程推荐得分:4.47,教师推荐得分:4.39,课程得分分数段:90-95;
学年度学期:19-20-1,课程班:中国古代日常生活史1,课程推荐得分:0.0,教师推荐得分:8.86,课程得分分数段:90-95;
学年度学期:20-21-1,课程班:中国古代日常生活史1,课程推荐得分:0.0,教师推荐得分:8.98,课程得分分数段:90-95;
学年度学期:21-22-1,课程班:中国古代日常生活史1,课程推荐得分:0.0,教师推荐得分:8.61,课程得分分数段:9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