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学导论课程详细信息

课程号 02335350 学分 2
英文名称 Introduction to Natural History
先修课程  
中文简介        博物学也叫自然史(Natural History),指人类对于地质、气象、动物、植
物、天文等自然对象的一种宏观层面的观察、认识和亲身体验。解放前,此类
课程在许多高等学校、中等学校都开设过(包括北京大学),对于学生热爱大
自然、理解大自然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在强调素质教育的今天、在重建人与自
然关系的今天,有必要恢复这门课程。
       本课程通过讲述博物学的历史,介绍中外若干重要的博物学家及其博物情
怀和博物精神等,辅之以大量的野外观察,旨在培养人与自然的一种新型关系。
本课程侧重于对北京常见植物了解,课程结束时希望学生能够准确认出100种
以上的本土植物。本课程也适当融入哲学、文学、科学史、环境伦理学、生态
学的内容。
英文简介 Natural History is the oldest way of knowing in the history, which
encompasses scientific research but not limited to it. The meaning of
history in natural history is the study of life and other natural
things, of diversity of living things, and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natural world and human being. This course will discuss what is the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traditions in the history of science:
natural history, mathematical, controlled experimental and numeric
simulation. Students need to know nearly all plants in the campus of
Peking University near the end of the semester, according to flowers
and fruits and/or less information from barks or leaves. Students are
expected to better understand and appreciate the sophisticated
evolution of the natural world through reading some classic works from
Gilbert White, Henry David Thoreau, John Gould, Seamus Heaney, and
Annie Dillard.

开课院系 哲学系
通选课领域  
是否属于艺术与美育
平台课性质  
平台课类型  
授课语言 中文
教材 《探寻自然的秩序:从林奈到E.O.威尔逊的博物学传统》,法伯著, 杨莎译,商务印书馆2017年,《沙乡年鉴》,利奥波德,吉林人民出版社1997年,《生命的未来》,威尔逊著,陈家宽等译,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5年,《瓦尔登湖》,梭罗著,徐迟译,吉林人民出版社1997年,《活山》,谢泼德著,管啸尘译,文汇出版社2018年,《约翰·缪尔传:荒野中的朝圣者》,沃斯特著,王佳强、何佳媛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9年,《塞尔伯恩博物志》,怀特著,梅静译,九州出版社2016年,《看不见的森林》,哈斯凯尔著,熊姣译,商务印书馆2016年,《燕园花事》,汪劲武,商务印书馆2019年,《西方博物学文化》,刘华杰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19年;
《博物人生》,刘华杰,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
参考书
教学大纲 在科技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中,了解平行于自然科学的博物学文化传统,蠲忿忘忧,自在生活。一般性要求是,以建设生态文明为宏观背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知道博物作为人类与大自然打交道的一种传统十分古老且有效、可持续,博物学的性质和特点,博物之学为何在最近两百年中衰落; 关注身边的自然世界,培养学生“博物看世界”的基本观念和人生态度,鼓励同学们开启自己的博物人生(living as a naturalist)。具体要求是,阅读5部有代表性的博物学作品,了解历史上5位著名的博物学家,认识北京大学校园中常见植物50种。
博物学内容广泛,本课程作为一种导论不可能讲得太多、太深入,但又要讲出特点。


主要涉及如下板块:

1.基本概念板块:盖娅与人类世,大自然演化与人这个物种的演化,近现代科技与现象学的生活世界,人类在自然世界中的适应问题:环境问题与人类未来,一阶博物与二阶博物,西方博物学简史,地方性知识,中西博物学家,本土种与外来种、入侵种,植物博物学初步。本部分用7次课。

2.理念板块:自然科学的四大传统,复兴博物之学的动机与可行性,博物与自然教育之区别,自然全美思想,共生、生态共同体与生态文明,国学、中国传统文化与博物学,本土种优先原则,博物“成人”教育(使人成为人,时刻体认自己是生态共同体中的一员:知道自己的限度,约束自己的行为,在态度和情感上进而在理智上和操作层面尊重大自然,与大自然协同演化),博物理念宣言。本部分用5次课。

3.实践板块:如何认识周边的植物(怎样积累自己的物种清单)?普通人士的自然观念与环境监测,自然笔记与自然文学,自然摄影与博物绘画初步。本部分用4次课。


附:Natural History中的history (historia)

在自然探索、博物领域,history(对应的拉丁词是historia)经常不是“历史”的意思,而是描写、记录、展示、探究、研究的意思。于是,natural history museum这一词组字面意思是“自然探究博物馆”,简称“自然博物馆”,此名称跟自然的“历史” 压根没关系。年纪大一些的业内人士对此是非常清楚的,不信可以看北京自然博物馆和上海自然博物馆对应的英文名。也有人不服气,争辩说这类博物馆确实与大自然的演化有关系,即与自然的历史有关,居维叶和欧文的化石研究、赖尔的地层研究、达尔文的演化论不是恰好讨论大自然的演化吗?博物学不是也密切联系着大自然的演化吗?展出的鸟化石、鱼化石、矿物晶体不正好涉及物种演化吗?没错,它们确实与地球的演化、生命的演化有重要关系,即与历史有关。但为什么不能译作历史呢?相应地不能把natural history译成自然史呢?西文中historia naturalis (对应于natural history)也是一个古老的词组,不是在布丰那个年代才有,在那之前1700多年前的老普林尼时代就使用了,含义基本上没变化。格斯纳、林奈、裕苏、德堪多、拉马克、达尔文、赫胥黎、梭罗、法布尔、迈尔、利奥波德、古尔德等研究的领域都是natural history,他们都是naturalists(博物学家)。英文history这个词有许多义项,在与博物相关的许多情形中,它应当取探究、志、描述之义,而不是历史之义。这没有任何难理解之处,就像英文词coach有许多义项一样,要在上下文中弄清它取四轮大马车、公共汽车、私人教师、教练员等含义中的哪一个,不能见了就喊教练。对于有上千年之久的古老词组natural history,要尊重它的辞源,即使这个词组的外延后来有拓展。用后来的扩增意思解释原有词组的意思,是对历史不尊重的表现,也不合理,就像不能讲“先秦佛教”(田松博士为了嘲讽一些人而故意编造出来的一具词组)一般,因为佛教是外来文化,先秦时中土并无佛教。也有人辩解,说曾请教了外教,外教说natural history就是“自然历史”的意思。可以明确地指出,那样说是不对的。虽然英语是其母语,但那名外教未必对自己母语的每一细节掌握得都很好。就像我们是中国人,未必都知道“百足之虫死而不僵”中的“僵”是什么意思一样。实际上《现代汉语词典》在相当长时间内的解释也都是错的,后来才改正。那个僵不是“僵硬”的意思,而是“倒下”的意思。要理解那个成语,也需要一点点博物知识,比如可以瞧瞧北京山上到处可见的一种虫子“马陆”,它脚很多,死后自然也不倒下。布丰之前的西方博物学不大关注时间演化问题,而是关心记录、描述,而且很早就形成了一个传统,一直传到现在,意思也没大的变化。这可以从亚里士多德的《动物志》、其大弟子的《植物研究》、老普林尼的《博物志》,以及格斯纳的《动物志》直接看出来。读者可以翻翻看,他们的这些伟大作品确实根本不讨论历史演化问题,时下许多出版社在一些作品中将它们译成《动物史》《植物史》《自然史》等,十分荒唐。有的出版社将美国自然博物馆出版的Natural Histoires一书译成《自然的历史》,显然是错误的。拜恩编的这本书根本没讲历史,讲的是美国自然博物馆的一些馆藏珍稀博物类图书及其对大自然的描写、绘画。稍动动脑子也能避免将复数的histories误译成历史。实际上原书名的意思是博物学家对大自然的艺术展示,其中histories取的仍然是古义:记录、描写、绘画、探究。
讲授1/3, 实习1/3,讨论1/3。
平时作业占60分,期末考试占40分。【提醒:不喜欢大自然的同学,请不要选修此课,把机会留给他人,谢谢!】
教学评估 刘华杰:
学年度学期:17-18-2,课程班:博物学导论1,课程推荐得分:4.78,教师推荐得分:4.78,课程得分分数段:90-95;
学年度学期:19-20-1,课程班:博物学导论1,课程推荐得分:0.0,教师推荐得分:7.38,课程得分分数段:80及以下;
学年度学期:20-21-2,课程班:博物学导论1,课程推荐得分:0.0,教师推荐得分:8.42,课程得分分数段:85-90;
学年度学期:21-22-2,课程班:博物学导论1,课程推荐得分:0.0,教师推荐得分:7.5,课程得分分数段:8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