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与发展课程详细信息

课程号 12733050 学分 2
英文名称 An outline of Environment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先修课程
中文简介 环境与发展这门课程主要以环境专业本科生与对环境问题有兴趣的其他专业本科生为授课对象,课程内容以环境问题的解决为主线,主要分为环境与经济、环境与社会两个单元共13章节,通过多个典型案例或文献的分析与讨论,深入剖析环境问题的产生经济与社会原因及解决对策。课程以“典型案例文献—学生自主探索—教师点评讲授—过程交流讨论”为主要教学方式,过程中关注多个学科之间如何交叉融合以解决全球与中国的生态环境问题。
这门课程通过各种方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与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研究兴趣与潜能,使学生可以掌握环境与发展领域的基本知识及最新进展。更重要的是,通过一个个具体案例的深入分析与若干问题的交流研讨,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勤于思考、勇于质疑、既破又立的批判性思维与创新性思维,锻炼并提升学生发现问题、抽象概括、观点形成、知识运用、推理论证等逻辑思维能力,并通过教师各种点评与反馈提升学生思路清晰、观点准确表达等方面的能力。
英文简介 The course "Environment and Development" is designed mainly for the undergraduate students in major of environment sciences and the students whose majors are not in environment but interested in environmental issues. The course contents focus on solving environmental problems. It contains two units: environment & economy, and environment & society, covered by 13 chapters. Students will holistically analyze the economic and social causes of environmental problems and potential solutions via analyzing and discussing multiple typical cases or literatures. The primary teaching approach is "learn literatures on typical cases – study the cases by students independently – coach and review by teachers and discuss during the process.” This approach focuses on how multiple disciplines intersect and integrate to solve global and China's ecological environment problems.
This course guides students to actively participate in learning and thinking through various ways, stimulates their interest and potential in learning and research, and enables them to master essential knowledge and the latest developments in the field of environment and development. More importantly, through in-depth analysis of specific cases plus discussion of several issues, it can help students to think independently, cultivate the quality of being diligent in thinking and daring to question. It also practices innovative thinking, builds students’ capabilities such as problem finding, abstract generalization, opinion formation, knowledge application, reasoning, and debates, and improve students' abilities in clear thinking and accurate expression of viewpoints through various comments and feedback from the teacher.
开课院系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通选课领域  
是否属于艺术与美育
平台课性质  
平台课类型  
授课语言 中文
教材 持续发展导论,牛文元,科学出版社,1994;
可持续发展引论,叶文虎,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无,
参考书
教学大纲 自从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明确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概念,以及1992年全球环境与发展会议将可持续发展作为会议主题后,关于环境与发展的理论研究与实践过程成为专家、学者与政府研究与工作的重点。可持续发展如何产生;它等同于资源与环境保护吗;它的科学基础是什么;作为一个新鲜事物,现有传统学科如何理解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对传统学科的冲击与发展是什么;如何评价可持续发展;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世界各国与我国如何探索可持续发展之路;等等,这些成为该课程的主要内容。
   本课程重点在于培养学生对整个经济、社会与环境系统的综合分析能力,使学生能够正确把握环境与发展的本质以及不同学科视角(伦理学、社会学、生态学、经济学)关于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最新研究进展,通过开展对可持续发展的多层次、多角度的研究与讨论,有助于培养学生系统、综合地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思维习惯。
(1)可持续发展思想产生的根源(2个学时)
   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开始大量出现的环境污染现象,以及七十年代出现的资源耗竭问题,迫使人们不得不对这些资源环境问题给予关注,采用三本著作、两次会议以及三个阶段的线索,论述从技术-管理-综合决策过程,进而反思人类的发展模式,导致了可持续发展思想的产生。
(2)可持续发展的内涵(2个学时)
   可持续发展用发展、质量、有限、可持续性代替增长、数量与无限。和谐、公平与效率是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核心,重点探讨代内公平、代际公平在人与环境之间关系的映射。
(3)人类社会发展的历程(2个学时)
借用种群的LOGISTIC增长曲线,从宏观尺度探讨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介绍宇宙飞船经济与稳态经济等理念,分别对人类社会的生存阶段、发展阶段与可持续发展阶段的主要特征进行介绍。
(4)人类社会的发展道路(2个学时)
首先分析经济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然后介绍环境EKC曲线,重点探讨这条曲线存在的合理性假定,尤其区域之间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最后,通过IPAT方程介绍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可能途径
(5)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手段之一经济生态化(3个学时)
基于经济系统与生态系统的比较,从物质流角度分析循环型经济的产生及其内涵,介绍循环型经济的实践及其存在的问题
(6)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手段之二阳光型经济(2个学时)
重点介绍人类发展所面临的能源问题及其危机,可再生能源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我国可再生能源的特点,主要介绍农村生物质能产业的发展。
(7)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手段之三功能型经济(2个学时)
从产品经济到功能经济是一个重大转变,通过Interface公司的案例介绍,重点探讨功能经济理论基础与制度支撑等。
(8)“环境与发展关系”同学课课堂报告(2个学时)
   同学们汇报关于环境与发展的相关主题作业,开展讨论与点评。
(9)代内公平与国际贸易(2个学时)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经济环境之间关系的对比分析,国际贸易的相关理论基础,国际贸易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绿色贸易壁垒的表现及其本质以及可能的解决思路。
(10)公平与国际环境协议(2个学时)
公平的解读,不同国家环境利益冲突的表象与本质,通过京都议定书的案例剖析,深入探讨环境公平的相关内容。
(11)从伦理角度看待环境与发展的关系(2个学时)
西方环境伦理的研究进展,包括人类中心主义、非人类中心主义、大地伦理学、尊重自然、自然价值等等,以及东方的环境伦理的研究进展。
(12)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3个学时)
   评价国家或区域的可持续发展状态,是可持续发展理论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单一指标研究:世界银行的真实储蓄率研究与能值理论的应用研究;综合指标研究:UNDP的人文发展指数、生态足迹、OECD的压力—状态—响应框架、牛文元的五大支持系统模型。
(13)面向环境与发展的管理理论(2个学时)
从政府、企业与公众三大行为主体入手分析面向可持续发展的管理理论。分别介绍政府的政绩考核模式,企业的CSR以及公众参与对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作用及各自运行机制。
(14)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2个学时)
   结合中国的经济、社会与环境状况,对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战略步骤、战略措施与战略重点进行介绍与分析。
采用授课与讨论相结合的形式。
期末考试采用论文写作的形式,学生的总成绩包括课堂报告(30%)与期末考试(70%)两个组成部分。
教学评估 王奇:
学年度学期:16-17-1,课程班:环境与发展1,课程推荐得分:4.17,教师推荐得分:4.17,课程得分分数段:90-95;
学年度学期:17-18-1,课程班:环境与发展1,课程推荐得分:4.06,教师推荐得分:4.38,课程得分分数段:80-85;
学年度学期:18-19-1,课程班:环境与发展1,课程推荐得分:0.0,教师推荐得分:8.41,课程得分分数段:90-95;
学年度学期:19-20-1,课程班:环境与发展1,课程推荐得分:0.0,教师推荐得分:9.38,课程得分分数段:85-90;
学年度学期:20-21-1,课程班:环境与发展1,课程推荐得分:0.0,教师推荐得分:8.5,课程得分分数段:85-90;
学年度学期:21-22-1,课程班:环境与发展1,课程推荐得分:0.0,教师推荐得分:10.0,课程得分分数段:95-100;
学年度学期:22-23-1,课程班:环境与发展1,课程推荐得分:0.0,教师推荐得分:9.17,课程得分分数段:90-95;
学年度学期:23-24-1,课程班:环境与发展1,课程推荐得分:0.0,教师推荐得分:8.46,课程得分分数段:9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