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哲学课程详细信息

课程号 02333390 学分 3
英文名称 Philosophy of Language
先修课程 原则上并不特别依赖先修课程,修习过“哲学导论”、“西方哲学(上)”、“西方哲学(下)”等课程之后,可能会对本课程有一定的辅助或者帮助作用
中文简介 本课程主要教学目标在于帮助哲学专业本科生和研究生同学针对当代分析哲学(Analytic Philosophy)传统下的“语言哲学”(philosophy of language)相关专题领域当中的核心文献进行深入的研读和思考。希望通过本学期“语言哲学”的授课与讨论,各位修课同学可以对于语言哲学研究领域中的涵义与指称问题、指示词、语义外在主义、语义学(semantics)与语用学(pragmatics)分界等语言哲学问题产生更深入的理解。课程采取课堂讲述与文献讨论相结合的方式来进行。
英文简介 An introductory Course on Philosophy of Language
开课院系 哲学系
通选课领域  
是否属于艺术与美育
平台课性质  
平台课类型  
授课语言 中文
教材 Philosophy of Language,Scott Soames,Princetion Univeristy Press,2010,Truth and Reality,Devitt,MIT Press,1998,
参考书
教学大纲 理解当代分析哲学之最主要的基础性领域,即语言哲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导言 语言哲学的源流与发展
第一部分 指称问题
第一讲 指称与意义:弗雷格的框架
    §. 1 弗雷格的同一性之谜
     同一陈述的问题;传统对此问题的解决。
    §. 2 名字的指称与意义
专名的指称与意义;语句的指称与意义;指称与意义的区分用于解决同一陈述问题;“语句的指称是真值”这个断言所引起的困难。
§. 3 组合性原则与内涵语境
   组合性对意义理论构造之必要性;内涵语境所造成的逻辑与语言学问题;非真值函项之处理;内涵语境下的指称与意义。

第二讲 描述理论
    §. 1 日常专名的日常理解
日常理解引起的三个问题;日常理解的语法和语义学假设;梅农(A. Meinong)解释之困境。
§. 2 罗素的描述理论
   日常专名的分析与消解;描述短语的逻辑形式;所谓“逻辑专名”;描述理论的共同特征。
§. 3 描述理论的各种语用学变体
   语言表达的语义学内容与使用的区分(P. F. Strawson);名字的描述集的人类学限定(L. Wittgenstein and John Searle);所谓归属的使用与指称的使用的划分(K. Donnellan)。

第三讲 直接指称的语义学观念
    §. 1 无概念中介的指称
对描述理论的批评;直接指称思想的基本概念;专名作为严格指示词;语言表达的意义与世界。
§. 2 直接指称理论的主要论证
   模态论证;语义学论证;认识论论证。
§. 3 直接指称思想向自然类语词的推广:克里普克与普特南。

第四讲 必然性与先天性
    §. 1 形而上学与认识论概念之区分
分析哲学传统的必然性、先天性与分析性概念;必然性是形而上学概念,先天性是认识论概念。
§. 2 后天必然命题的可能性
   有关自然类的自然科学命题的本体论含义;有关自然类的自然科学命题的认识论含义。
§. 3 先天偶然命题的可能性
   描述定义对象的可能情况;描述确定一个表达的指称;规定与定义作为指称确定的装置与作为意义表达的方式。分析性问题的新理解:形而上学必然性与逻辑的必然性。
§. 4 语义学与本质主义。
   直接指称理论的形而上学背景;N. Salmon论语义学与本质主义的关系;对本质主义的批评。

第五讲 直接指称理论对语用学的结果
    §. 1 直接指称理论对于使用中的指称决定问题的关系
       语义学理论对使用的一般关系;直接指称理论关于使用中的指称确定的独立性。
    §. 2 指称的因果决定
描述决定指称的情况;因果链在指称决定中的作用;语言哲学中的外在主义;语言的劳动分工:普特南的理论及其问题。

  第六讲 直接指称理论与描述理论的有限结合:二维(two-dimensional)语义学
§. 1 二维语义学的形式框架
   首内涵(primary intension)、次内涵(secondary intension)与二维内涵(two-dimensional intension)。语言表达的type与token。
§. 2 可能世界与意义
   在实际世界的视角下的外延与内涵;在反事实的可能世界视角下的外延与内涵;在二维视角下的外延与内涵。
§. 3 必然性、先天性与分析性
   在二维框架下必然性的说明与定义(形而上学必然性);在二维视角下先天性的说明与定义(认识论必然性);在二维视角下分析性的说明与定义。二维语义学的主要哲学推论。

第二部分 意义问题
第七讲 真值条件语义学
    §. 1 意义是真值条件
从弗雷格开始,中间经过卡尔纳普、欣梯卡(K. J. Hintikka)、蒙太格和戴维森等等许多人,直到现在的语义学中占统治地位的观念。
§. 2 语义学转向后的卡尔纳普
   卡尔纳普关于意义问题的基本观念;卡尔纳普的基本语义概念:分析性,逻辑真等等;卡尔纳普的语义系统。
§. 3 意义实体与内涵性语义学概念
   丘奇(A. Church)的意义概念;Mates问题;卡茨(J. Katz)的意义的形而上学。

第八讲 奎因的翻译理论
    §. 1 分析性及分析与综合的区分
       不可能有分析性的非循环的定义;没有绝对不可修改的命题;分析与综合的区别是一个教条;语言与信念(理论)不再绝对区分。
    §. 2 原始翻译(radical translation)
       “Gavagai”的翻译;刺激意义与分析假设;意义没有相应的事实;翻译的不确定性(indeterminacy of translation)
    §. 3 知识系统的整体论
       经验知识的整体论性质;经验的辩护(justification)单位是整个理论;语言作为处理经验的系统的整体论性质。
    §. 4 语言归整为标准形式
       一阶经典逻辑对科学之适用性;反对量化的模态逻辑;归整程序的一些实例:单称词(singular terms)之存在量化的处理;命题态度语句的外延性处理。

第九讲 戴维森的解释理论
课堂讲授和文章讨论相结合的方式
期末考试
教学评估 李麒麟:
学年度学期:20-21-1,课程班:语言哲学1,课程推荐得分:0.0,教师推荐得分:8.75,课程得分分数段:90-95;
学年度学期:22-23-1,课程班:语言哲学1,课程推荐得分:0.0,教师推荐得分:10.0,课程得分分数段:95-100;
学年度学期:23-24-2,课程班:语言哲学1,课程推荐得分:null,教师推荐得分:null,课程得分分数段:nu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