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调查的理论与实践课程详细信息

课程号 06734090 学分 2
英文名称 Theory and Practice of Social Research
先修课程
中文简介 本课程是针对严复班学生开展的社会调查的践行课程,高度融合之前所学社会科学调查理论,在实践中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研究情怀,研究素养和能力。
英文简介 This course is a capstone course aiming to provide a chance for students to synthesize theories and practice of social research, to train their interesting, aspiration, and skills in social science, to cultivate students' care in social big problems, as well as their reflections on their self as a beginning social researcher.
开课院系 教育学院
通选课领域  
是否属于艺术与美育
平台课性质  
平台课类型  
授课语言 中文
教材
参考书
教学大纲 教学目的:本课的目的旨在让同学们能够在理解社会调研理论与方法的基础上,经历社会研究的过程,在真实社会情境中融会贯通地运用社会调查的思维方式和基本方法,深入理解社会现象的复杂性,形成社会科学研究的思维模式和深切的社会情怀。
模块一:导论
? 本模块的教学目的:复习社会科学研究的理论,了解在研究方法知识、能力方面的差异程度;了解学生的个性特征; 形成良好的学术共同体氛围;建设学术共同体,形成有利于求真、求善、求美的学术理想的氛围。
? 教学内容包括:
1、破冰,互相了解,初步形成学术氛围。
2、对学习过的研究方法课程的总结和回顾。在进行实际调查之前,通过学生讲解的方式,让学生温习、回顾社会科学研究的基本思路,范式和方法。通过教师点评和总结,让学生系统性地了解社会科学研究的范式,并分析学生对研究方法的把握和存在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深入讲解。
3、对本学期研讨主题的相关理论和文献进行介绍,针对主题运用深入讨论、聚焦可能的研究问题。
第一讲 破冰;回顾社会科学研究理论
第二讲 研讨研究主题

模块二:探索性研究阶段
? 教学目的:通过给学生提供多元化的具体社会体验,让学生能够在真实情境中,对研究问题进行探索性调查,深入激发研究志趣;训练并提高田野调查的基本能力和思维方式;培养社会情怀,扩大自我格局。
? 教学内容包括:
1、 第一次社会实地调研:进行第一次社会实地调研。
2、 对研究问题的体验和聚焦:在真实情境中,了解中国社会,体验初步研究设计的适切性;进一步聚焦、调整研究问题。
3、 对田野调查能力的基本训练:学生实际运用研究技能,相互观察,反思并提炼如何提高;教师观察学生在真实情境中研究能力的运用,提出下一步学习和训练的重点。
4、 文献综述的整理和写作:梳理相关文献,结合第一次社会调研感悟,形成对现有文献的反思。

第三讲 研讨第一次社会调研的准备和设计
第四讲 第一次实地调研及问题反思和讨论
第五讲& 第六讲 研究问题调整和聚焦、文献整理和写作

模块三:质性研究阶段
? 教学目的:通过第二次实地调研,进行正式调查阶段,深入训练田野调查的数据收集和分析方法;形成研究报告,能够比较系统、深刻地提炼数据,回答研究问题;为第四模块的量化研究设计形成理论框架。
? 教学内容:
1、 第二次社会调查:进行不同社会情境的实地调研。
2、 质性研究数据收集和分析训练。
3、 讨论研究结果,形成量化研究的理论。

第七讲 温习质性研究的数据收集和分析方法
第八讲 第二次实地调研及研究反思和讨论
第九讲& 第十讲 数据分析讨论
第十一讲 质性研究汇报

模块四:量化研究阶段
? 教学目的:通过量化研究项目,训练学生实证研究的思维和能力;深入理解不同研究范式,以及如何使用。
? 教学内容:
1、 量化研究设计的基本思路和训练
2、 问卷设计和抽样方法的训练
3、 实施量化研究过程的训练
4、 数据分析方法的统合学习
第十二讲 量化研究设计的问题、理论框架
第十三讲 测量工具和抽样方案讨论
第十四讲 问卷发放和数据分析
第十五讲 量化研究结果汇报

模块五:课程总结和自我成长反思
教学目的:总结、温习课程内容,让学生形成系统化的理解和把握;反思在研究过程中的感悟,对形成研究者认同的影响,对自我成长的影响。

第十六讲 课程总结和研究者身份形成的反思
教学形式:课堂讲授、实际调研、分组讨论、学生课堂报告和课堂集体讨论相结合。
出勤5%,课堂参与(讨论、汇报等)20%,平时作业总计45%,期末报告30%。
教学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