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地区综合地质实习课程详细信息

课程号 01231911 学分 2
英文名称 Geology Excursions in the Three Gorges Region
先修课程 普通地质学、结晶矿物学、岩石学、古生物学、地史学等
中文简介 本课程是在以前的综合地质实习(三峡实习)基础上建立的、为地质学专业学生学习沉积学、地层学和古生物学的野外实践性课程。开设此课程的目的包括:1)通过实地地质剖面的观察,使学生能更好地通过理论联系实际的方式掌握所学的地质学基础知识;2)通过对若干条剖面的实地考察,让学生认识主要沉积岩石类型、沉积结构和构造,以及主要的生物化石类型,分析和判定沉积相的类型和地层剖面所展示的地层发育序列和变化,了解和认识华南扬子地块的地质发展演化历史;3)通过本课程的实践,让学生学习和了解沉积学、地层学和古生物学研究的野外基本工作方法,并锻炼和培养学生进行野外地质工作技能。
英文简介 This course is a field practice course based on the previous comprehensive geological practice (Three Gorges Practice). It would be helpful for students majoring in geology to study sedimentology, stratigraphy and paleontology.
开课院系 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
通选课领域  
是否属于艺术与美育
平台课性质  
平台课类型  
授课语言 中文
教材 三峡地区实习讲义,自编;
参考书
教学大纲 本课程是在以前的综合地质实习(三峡实习)基础上建立的、为地质学专业学生学习沉积学、地层学和古生物学的野外实践性课程。开设此课程的目的包括:1)通过实地地质剖面的观察,使学生能更好地通过理论联系实际的方式掌握所学的地质学基础知识;2)通过对若干条剖面的实地考察,让学生认识主要沉积岩石类型、沉积结构和构造,以及主要的生物化石类型,分析和判定沉积相的类型和地层剖面所展示的地层发育序列和变化,了解和认识华南扬子地块的地质发展演化历史;3)通过本课程的实践,让学生学习和了解沉积学、地层学和古生物学研究的野外基本工作方法,并锻炼和培养学生进行野外地质工作技能。
通过多个路线剖面的教学观察和学习,以期达到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方面:掌握地层学、沉积学、古生物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扬子板块地层序列、沉积环境变化及古生物演化。
(2)技能方面:掌握沉积岩类的野外鉴定;识别碎屑岩类的结构、粒度变化;碳酸盐类的结构、颗粒类型(鲕粒、核形石、内碎屑、生屑等);掌握野外常见的沉积构造,如层理、波痕、遗迹化石、生物扰动、压溶线、叠层石等;综合分析典型的沉积相类型(碳酸盐台地相、盆地相,冰川相,河流相,湖相。
等)。掌握常见的古生物化石类型(三叶虫、腕足、棘皮、笔石等)。
(3)思维方面:培养实事求是、吃苦耐劳以及团队协作的精神;建立地质学时空观;培养探索地质科学问题的兴趣;培养科学思维:如提出问题、发现问题及综合各方面证据解决问题,或提出工作假说、对假说进行检验等科学研究的基本思维方法。

第一讲:花鸡坡-九龙湾-黄牛崖-滚石坳路线剖面;
第二讲 莲沱-石牌路线剖面;
第三讲 链子崖路线剖面;
第四讲 神农架地区神农谷-神农顶-凉风垭路线剖面;
第五讲 峡口—建阳坪路线剖面;
第六讲 兴山古洞口路线剖面;
第七讲:三峡大坝的基底的工程地质背景和三峡大坝的生态环境效应。
通过学生野外地质剖面自主观察,提出问题,老师现场解答或引导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激发和培养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习表现和实习报告综合评定。
教学评估 孙元林:
学年度学期:18-19-2,课程班:三峡地区综合地质实习1,课程推荐得分:0.0,教师推荐得分:8.75,课程得分分数段:85-90;
学年度学期:19-20-2,课程班:三峡地区综合地质实习1,课程推荐得分:0.0,教师推荐得分:8.75,课程得分分数段:90-95;
学年度学期:20-21-3,课程班:三峡地区综合地质实习1,课程推荐得分:0.0,教师推荐得分:8.33,课程得分分数段:80及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