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佛教史课程详细信息

课程号 02332336 学分 2
英文名称 History of Chinese Buddhism
先修课程
中文简介 本课程包括:(一)参照佛教早中国传播和发展的阶段性特点,讲授中国佛教历史
概况;(二)介绍佛教经典的翻译、注释和传播流通的情况;(三)结合原始资料
的阅读,择要讲解中国佛教主要任务思想、宗教流派及其理论特色。(四)联系中
国社会文化背景,介绍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同时,结合课堂讲
授的实际情况,组织资料选读,并以之为基础进行开放式的讨论。
英文简介 an introduction of chinese buddhist history, including important events , main figures and schools.
开课院系 哲学系
通选课领域 d,c
是否属于艺术与美育
平台课性质  
平台课类型  
授课语言 中文
教材 《佛教史》,任继愈,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
《中国佛教源流略讲》,吕澂,中华书局,1979,《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汤用彤,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中国佛教史》,任继愈,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西藏佛教发展史略》,王森,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中国宗教名著导读(佛道教卷)》,王宗昱,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参考书
教学大纲 通过课堂讲授,使学生对佛教在中国传播和发展的历史有比较全面的认识,对其中重要的历史事件、人物思想、宗派源流以及相关理论问题有初步的了解。逐步培养学生对宗教现象的分析、理解能力,并引起进一步研究的兴趣。
绪论:(2学时)
一、印度佛学源流略讲  二、佛教的传播与中国佛教的性质
第一讲:佛教在中国的初传(2学时)
一、佛教的传入  二、汉晋佛教的基本特点
第二讲:五胡十六国佛教(2学时)
一、佛图澄与道安教团的活动  二、鸠摩罗什及其门下
第三讲:东晋佛教(2学时)
一、名士与佛教  二、慧远与礼仪之争
第四讲:南北朝佛教(4学时)
一、社会政治与佛教  二、各家师说
第五讲:隋唐、五代佛教(10学时)
一、佛教的社会性发展  二、主要宗派(天台、华严、禅、净土)
第六讲:宋元明清佛教(6学时)
一、诸宗的展开  二、三教融合与民间教派的发展
第七讲:藏传佛教(2学时)
一、佛教在西藏的传播  二、宗派的繁荣与政教制度
第八讲:近现代佛教(2学时)
一、晚清佛教复兴运动  二、民国佛教
以课堂讲授为主,同时组织资料选读,并以之为基础进行开放式的专题讨论。
本课程采取写作期末论文的考核方式,鼓励学生根据实际情况自主选题,通过调查研究或者资料阅读,主动地表达学习成果。
评分标准主要参考以下几项指标:(1)对论文中所涉及理论问题的理解程度,(2)对相关资料的熟悉程度,(3)思考和解决问题的尝试,(4)语言表达的能力,(5)必要的写作规范。
教学评估 周学农:
学年度学期:16-17-2,课程班:中国佛教史1,课程推荐得分:4.43,教师推荐得分:4.43,课程得分分数段:90-95;
学年度学期:17-18-2,课程班:中国佛教史1,课程推荐得分:4.38,教师推荐得分:4.39,课程得分分数段:90-95;
学年度学期:18-19-2,课程班:中国佛教史1,课程推荐得分:0.0,教师推荐得分:9.23,课程得分分数段:90-95;
学年度学期:19-20-2,课程班:中国佛教史1,课程推荐得分:0.0,教师推荐得分:6.93,课程得分分数段:80及以下;
学年度学期:20-21-2,课程班:中国佛教史1,课程推荐得分:0.0,教师推荐得分:9.34,课程得分分数段:90-95;
学年度学期:21-22-2,课程班:中国佛教史1,课程推荐得分:0.0,教师推荐得分:7.5,课程得分分数段:80及以下;
学年度学期:22-23-2,课程班:中国佛教史1,课程推荐得分:0.0,教师推荐得分:8.64,课程得分分数段:85-90;
学年度学期:23-24-2,课程班:中国佛教史1,课程推荐得分:null,教师推荐得分:null,课程得分分数段:nu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