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非虚构作品中的近当代中国社会与文化课程详细信息

课程号 03835670 学分 2
英文名称 Chinese Society and Culture in Modern English Non-fiction Works
先修课程
中文简介   本课程是面向本科生开设的英语跨文化类专题课。中西交流离不开双方对彼此的认识,认识对方眼中的自己是认识对方的一个重要路径,而且因为与己相关,更能进一步帮助交流策略的调整,促成更好的交流效果。在这样的理念下,本课程通过对近现代以来英语作者关于中国的非虚构性著作如回忆录、写实性著作、新闻报道等的解读,从而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与写作能力、逻辑分析能力、跨文化素养。
英文简介  This is a trans-cultural course for undergraduate students. The course aims to provide a deeper understanding of how China has been perceived in the eyes of the westerners from the late imperial period to the modern time. By reading some non-fictional works written by the western sojourners in China in different times, students will be able to develop their insight into this aspect of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Apart from fostering students’ cross-cultural literacy, this course will also help to enhance students’ critical thinking and the skills of reading and writing.
开课院系 英语语言文学系
通选课领域  
是否属于艺术与美育
平台课性质  
平台课类型  
授课语言 英文
教材 无;
自编教材;
参考书
教学大纲 本课程是面向本科生开设的一门跨文化交流类课程,全英文讲授。课程主旨在于使学生对历史上、特别是对清末至当代这一百多年来西方之中国形象与中国叙事有比较深刻的认识。课程以中国历史分期为参照,选取清末以降十多位较为突出的西方旅华作者及其代表作品选篇作为课程阅读篇目。所选作者皆曾长期旅居中国、与中国人交往并深度体验中国社会和文化,这些经历与他们自身的教育、文化、宗教、意识形态等背景因素汇聚碰撞,使他们对中国形成了深刻而独特的视角、诠释和见解,成为西方对华想象与叙事体系的重要影响因子与组成部分。课程在英文原著阅读和理解的基础上,通过教师讲解、课堂报告、小组讨论、问答写作等多种教学手段,对学生进行多层次训练,以使学生在语言层面扩展阅读面、提高阅读分析和理解能力,在文化层面更好地了解中西文化差异,在思想层面形成批判性独立性的思维模式。
第一周:课程介绍及学生交流(0.5学时);
教师讲解:中世纪以来不断衍变的西方中国形象(1.5学时)
课后作业:阅读清末英国汉学家翟里斯(Herbert A. Giles)所著《中国的文明》选篇(The Civilization of China)。

第二周:学生课堂报告(0.2学时)
       学生发言与交流(0.6学时)
       教师讲解:比较视域下的中西文化;The Feudal Age (1.2学时)
       课后作业:阅读清末英国《泰晤士报》驻京记者莫理循(G. E. Morrison)之维新失败报道。

第三周:国庆节放假

第四周:学生课堂报告(0.2学时)
       学生发言与交流(0.6学时)
       教师讲解:十九世纪末的西方主流中国叙事;傅满洲;欧洲中心主义;文明之争;After the Cout e’etat. (1.2学时)
       课后作业:阅读清末英国《泰晤士报》驻京记者莫理循(G. E. Morrison)之使馆被围报道。

第五周:学生课堂报告(0.2学时)
       学生发言与交流(0.6学时)
       教师讲解:十九世纪末的西方主流中国叙事;傅满洲;欧洲中心主义;文明之争;The siege of the Peking legations. (1.2学时)
       课后作业:阅读清末美国公使夫人萨拉?康格(Sarah Conger)书信集《北京信札》(Letters from China: with particular reference to the Empress Dowager and the women of China)选篇。
       

第六周:学生课堂报告(0.2学时)
       学生发言与交流(0.6学时)
       教师讲解:宗教与女性视角下的中国文化;慈禧的另一面;To our daughter。(1.2学时)
       课后作业:阅读民国时期旧上海旅华报人、商人及社会活动家卡尔?克劳(Carl Crow)著作《四万万顾客》(Four Hundred million customers)选篇。
    
第七周:作业讲解及讨论课

第八周:学生课堂报告(0.2学时)
       学生发言与交流(0.6学时)
       教师讲解:中国通;中国饮食文化;Shark’s fins and ancient eggs。(1.2学时)
       课后作业:阅读抗战时期西方记者白修德(Theodore H. White)著作《中国的惊雷》(Thunder out of China)选篇。

第九周:学生课堂报告(0.2学时)
       学生发言与交流(0.6学时)
       教师讲解:西方人所亲历的中国抗战;陪都重庆;中国人的战时精神;Chungking, a point in time. (1.2学时)
       课后作业:阅读抗战时期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Edgar Snow)著作《红星照耀中国》(Red Star over China)选篇。

第十周:学生课堂报告(0.2学时)
       学生发言与交流(0.6学时)
       教师讲解:西方记者眼中的毛泽东和红军;国际友人;Childhood。(1.2学时)
       课后作业:阅读美国女作家赛珍珠(Pearl S. Buck)文集《北京来信》(Letter from Peking)选篇。

第十一周:学生课堂报告(0.2学时)
        学生发言与交流(0.6学时)
        教师讲解:当宗教遇上意识形态;大地情结;China Today。(1.2学时)
        课后作业:阅读当代美国非虚构作家何伟(Peter Hessler)著作《江城》(River Town)选篇。

第十二周:作业讲解及讨论课

第十三周:学生课堂报告(0.2学时)
         学生发言与交流(0.6学时)
         教师讲解:微观视角与平民视角;中国的教育方式与人情社会;改革开放大潮下的中国内陆小城;Running。(1.2学时)
         课后作业:阅读当代美国非虚构作家张彤禾(Leslie T. Chang)著作《打工女孩》(Factory Girls)选篇。(1.2学时)

第十四周:学生课堂报告(0.2学时)
         学生发言与交流(0.6学时)
         教师讲解:草根视角;中国农民工;To die poor is a sin。(1.2学时)
         课后作业:阅读美国非虚构作家梅英东(Michael Meyer)著作《再会,老北京》(The last days of old Beijing: life in the vanishing backstreets of a city transformed)选篇。

第十五周:学生课堂报告(0.2学时)
         学生发言与交流(0.6学时)
         教师讲解:中国城市化进程:西方人的体验;老北京/新北京;Mocky ``||chr(38)||`` me。(1.2学时)
         课后作业:总结与思考

第十六周:学生课堂报告(0.2学时)
         学生发言与交流(0.6学时)
         教师讲解:西方人看中国:视角的多元与重叠;重构中国叙事。(1.2学时)
在课下文献阅读的基础上,教师课堂讲授与学生讨论报告各占一半,具体比例为 课堂讲授50%、课堂讨论30%、课堂报告20%。
平时成绩占总评成绩50%,期末考核占总评成绩50%,考核方式为闭卷考试。平时成绩组成:
课堂表现10%——包括考勤,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课堂报告15%——三人小组,相关阅读篇目的口头报告,10分钟左右。
作业25%——3次思考题写作,要求英文作答,250字左右。2次文本英译中作业。均在教学网提交。
教学评估